人们出游选择更趋多样化,对旅游体验的追求进一步提高。在客群结构上,亲子游、家庭游等细分客群相对更加活跃,表明人们的消费信心进一步增强。
7月,大中小学生正式进入暑假,暑期游产品的预订迎来高速增长。去哪儿平台上暑期机票预订量从6月23日起逐日增长,7月3日至9日进入首个高峰期,预订量已超过2019年同期七成。携程旅行网统计显示,暑期游研学产品预订量已经超过2019年同期。
多家在线旅游平台预测,随着学生与亲子客群的全面回归,7月、8月的旅游市场有望成为近5年来最热暑期档。
学生亲子客群全面回归
在高考落下帷幕后,近期各大高校也迎来毕业季,毕业旅行被年轻人提上日程。携程数据显示,从6月9日至8月底,高中毕业生、大学毕业生的旅游订单逐渐增多,同比增长近1倍。
从出游方式看,选择自驾毕业旅行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今年暑期,携程平台上18岁至24岁租车用户数量同比增长52%。熊猫之城成都、海滨城市三亚、拥有独库公路的新疆等是年轻人最爱的毕业自驾游目的地。除此以外,选择参团毕业旅行的年轻人也不在少数。携程数据显示,今夏毕业生报名跟团游的订单同比增长358%,独立成团的私家团订单增长460%。
暑期历来是亲子家庭出游的高峰,今年也不例外。途牛旅游网的预订数据显示,今年暑期,国内长线游占据暑期游消费主导,出游人次占比为61%,其中亲子游、避暑游等需求旺盛,在当前订单中亲子游出游人次占比达58%。从去哪儿平台上预订暑期机票的人群占比看,34岁至43岁和18岁以下人群占比最多,带动亲子游产品预订量增长。
寓教于乐的研学游在暑期格外受欢迎。“我们从‘五一’就开始主推暑期研学团,到目前为止报名情况还是比较理想的,特别是新疆、敦煌线路特别抢手,基本是满员状态。”北京山原猫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林毅说。
需求拉高机票酒店价格
暑期出游需求的集中释放,拉高了机票、住宿等旅游产品的预订价格。同程旅行数据显示,暑期国内机票均价保持在高位,尤其在8月中下旬前后将达到阶段高位。2023年民航暑运客流高峰主要分布在两个时段:一个是7月6日至7月20日前后,国内机票均价维持在900元至1000元之间的相对高位;另一个是8月2日至8月20日前后,国内机票均价维持在900元至1100元之间。从总体看,暑期国内机票均价较2022年同期上涨了约32%,较2019年同期上涨了约5%。“旺盛的出行需求是支撑暑期机票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同程旅行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程超功说。
途牛旅游网的数据也显示,暑期机票、酒店价格整体处在较高的水平,乌鲁木齐、三亚、丽江、大理、上海、北京、广州等部分热门目的地的机票、酒店价格增长显著。
不过,面对暑期机票、酒店的量价齐飞,游客出游热情并未受到太大影响,消费需求表现得更加多元。“近两周游客明显增多,近期我每天都会工作到凌晨一两点。”携程金牌向导肖兵介绍,由于临近暑期,最近自己的客人中,“95后”“00后”年轻人居多,这些游客对旅游的品质需求和情绪诉求更高。“很多年轻游客认为,出来玩并不是简单的到景点打卡。平时除了带领游客参观以外,我们还会提供私藏的小众景点攻略、筛选专业旅拍师,以满足游客的情绪价值为先。”他说。
“人们开始转向相对理性的消费态度,出游选择更趋多样化,对旅游体验的追求进一步提高。在客群结构上,亲子游、家庭游等细分客群相对更加活跃了,表明人们的消费信心进一步增强。”程超功判断,暑期的文化旅游消费、休闲度假消费将延续场景多样化的趋势,旅游演艺、夜间文旅等细分市场将呈现供需两旺的格局。
避暑游需求创新高
入夏以来,我国多地频现高温天气,消费者对避暑旅游的需求达到新高度。携程平台上,避暑、消暑相关搜索热度环比上升50%。马蜂窝旅行网数据显示,进入6月,“国内避暑”相关搜索内容增长达150%。
“避暑旅游正当时,‘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已经成为广大游客、投资机构和经营主体的新共识。今年北京等主要客源城市迎来了罕见的高温天气,进一步推高了群众的异地避暑旅游需求。”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说。中国旅游研究院日前发布的《全国避暑旅游发展报告》预测,老年人、学生和教师群体及高温城市居民总计约3亿人有较强的避暑旅游需求。
与相对集中的冬季避寒游目的地相比,夏季避暑游目的地较为分散。眼下,各地纷纷布局避暑旅游市场。贵州省面向全国游客发放避暑旅游“优惠大礼包”,宣布学生、老人、儿童凭有效证件享受贵州省内国有A级旅游景区免门票优惠;全国所有省区市和港澳台地区的公民,凭本人有效身份证件,享受贵州省内国有A级旅游景区门票减半优惠。黑龙江省则宣布,于6月20日至9月30日开展夏季避暑旅游“百日行动”,聚焦打造夏季精品旅游主题线路和产品,重点推出大森林、大湿地、大湖泊、大草原等十大类主题旅游精品。
戴斌表示,过去10年间,我国培育了一批资源价值彰显、市场认可广泛的避暑旅游目的地,建设了一批相互支撑的避暑项目,形成了一批品牌支撑度高、资源整合力强的避暑旅游专业运营商。“经过近10年的培育,避暑游已经度过了概念导入期,正在步入政策促进和商业实践的新阶段。从概念导入到商业实践的过程中,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系统研究和科学把握旅游市场规律,特别是旅游者的空间流向和消费特征。”戴斌说。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主任朱小祥表示,开发避暑旅游气候产品市场空间巨大,希望通过气象部门、文旅部门的专业评估,从气候舒适度、灾害综合风险、景观观赏度、旅游服务质量等方面对避暑旅游指标进行更为科学的综合分析,充分发挥避暑消费对经济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