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原创首发,转载请联系授权
《长安三万里》真的太好看了。
这一次对国漫动画的惊喜,不仅仅是《大鱼海棠》或《深海》的美学奇观,也不仅仅是《哪吒之魔童降世》或《新神榜:杨戬》逆天改命的情绪燃点。
很多人说“在如纪录片沉稳叙事的《长安三万里》里,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文化自信。
看完电影那一刻,忽然笃信,只有悠悠华夏民族,经历了上下五千年的璀璨文明,才能拍得出《长安三万里》这样的电影。”
“老外不会懂,放荡不羁的李白,为何出世又入世。”
极致天真、极致浪漫的李白,才华横溢如天人下凡。但他一生的志向,并不是成为一个优秀的诗人,而是要当官从政,干一番大事。
电影中他和高适相遇时,就指天高歌,“你我身当如此盛世,当为大鹏”。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自古以来中国文人的终极理想。知识分子当胸怀天下,积极参与国家大事,一展个人抱负。
电影中也如实还原了大唐诸多青年才俊的政治热情,积极的入仕,也是盛世时代精神的一种体现。
虽然李白一生仕途受挫,但他的精神世界里,从未放弃对“更高更远更美好世界”的向往,无论求官还是“修仙”,都是理想主义在涌动。
改不掉的“天真幼稚”限制了他的现实发展,却也成就了他的艺术高度。
“老外不会懂,高山与流水,为何能相望于江湖”
高适与李白,相识于微时。一个拘谨沉稳,一个开朗外放,却能一见如故,惺惺相惜几十年。
李白教高适相扑,高适劝李白节制,两人的差距,正如高适所言:“你是谪仙人,要回天上;我是世间人,我在世间盘桓。”
情谊虽深,却不能一路潇洒,红尘作伴。两人为各自理想,不断相遇又别离。大唐男儿,志在四方,即使分别,也带着“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开阔与洒脱。
山高水长,相望于江湖,但在彼此人生转折之际,又能踏山越海,赴一个君子之约。
还有集结了“半部语文书唐诗作者”的杜甫、王维、王昌龄、岑参、贺知章……他们彼此欣赏,互相扶持,共同成就了大唐诗歌的气象万千。
“老外不会懂,一首《将进酒》,为何引热泪无数”
诗歌赋予想象力的边界在哪儿?《长安三万里》给出的答案是:可摘星揽月,直至宇宙尽头。
中年李白,获得赏识又迅速从高位坠落,失意至极,一心向道。此番心境之下的李白,与一众好友,豪饮于黄河边。诗性与酒性相融,幻化成一段超现实的绚烂奇观。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在河边奔跑起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他的步调愈发舒展和恣意。“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李白带着好友们踏浪骑鹤,扶摇直上几万里。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直面银河,再上至宫阙,与一众神仙推杯换盏。等到“与尔同销万古愁”时,才发觉大梦初醒,惆怅满怀。
星汉灿烂,光影若梦,加上宣晓鸣老师的配音,只凭这一首《将进酒》,《长安三万里》就已经值了。
“老外不会懂,长安并不完美,为何还要爱她至死”
这部电影为什么叫《长安三万里》?李白写过“长风几万里”,高适写过“清风几万里”,都是极言空间之辽阔。
大唐时代的长安城,引领丝绸之路,衔接东西文化,文有李白,画有吴道子,书法有张旭,音乐有李龟年。长安的光辉,别说当世之人为之倾倒,放在1400年后的今天,仍耀眼夺目。
李白和高适,都曾在长安追梦,但长安总是让他俩怀着希望而来,带着失落而归。
梦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似乎也有三万里之远。
但即便放逐到天边,长安仍是心中那一团锦绣。当长安有难时,哪怕是高适这样失意半生之人,也会为之再披战甲、搏命守护。
长安三万里,是比三万里更辽阔的长安风华。正如片尾所说,“只要诗在,书在,长安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