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流三千载 墨迹有新说】守正创新 “字如其人”是如何炼成的?

2023年07月06日 17:46:33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编者按】盛夏6月,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美术馆、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与古为新——全国第三届书法临帖作品展览”巡展在江苏省美术馆开幕。篆、隶、楷、行、草多种书体,取法上至商周下迄清末,甲骨、钟鼎、简帛、碑版、刻石、法帖均有涉猎,274位作者的548件临、创作品一一陈列。源流三千载,墨迹有新说,跟随书法创作者,看看这份书卷背后的烟火气、生活气、英雄气。


  明朝晚期,虽朝局动荡、奢靡风气盛行,但仍涌现了一批优秀的书画大家。倪元璐就是其中之一,他官至户部尚书、翰林学士、国子祭酒等,于崇祯末年李自成攻陷京师时,自缢殉国,谥文正。

  正所谓字如其人,倪元璐以气节书画名世,其书法深得颜鲁公厚实劲健之笔意,而更为劲峭,结体趋于扁方,呈欹侧之势,以险寓正,风格奇倔刚毅,于明末自成一格。

倪元璐与他的行草作品

  流传于世的书法作品,目前大致有两类,一是字形较小的手札,二是字形较大的条屏。其手札多为书信和一些文稿,而条屏多是倪元璐的自书诗,书写风格多为行草书。他的行草书用笔,会有意使用枯墨或焦墨,使运笔过程呈现出一种涩笔的效果,这种处理方式可谓开启了清代碑学用笔方式之一的先声。

  南京启航书法艺术中心老师、全国第三届书法临帖作品展览入围作者孟凯此次临摹的就是倪元璐的行草书作品。


  A1:倪元璐的草书,字与字之间特别紧凑,而行与行之间特别舒朗。这种舒朗的间距更加衬托了激昂的气氛,也形成了倪元璐这种锋棱四露、章法字茂行疏的特点。

  我会力求在用笔、结构、章法和用墨上接近他,展现出原作者的风格特征。主要重点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用笔时尖峰入笔,果断切笔;二是运用跌宕、夸张的结构空间,形成疏密对比;三是章法上注重字句的疏朗与紧收;四是墨色浓淡对比,造成的视觉冲击。

  A2:倪元璐的作品非常符合展厅效应下对视觉冲击力的需求,它在用墨、结构、用笔包括排版方面都给了我启发。

  我创作的内容来自清代著名画家石涛。考虑到作品的时代性,我创作时在倪元璐原有草书风貌的基础上做了提升和夸张。现在这个作品整体的感觉是比较舒朗通透的,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A3:对于初入门的观众,欣赏草书是有点难度的。因为草书有草法,一般人需要在大量的训练以后,才能达到对草书的一种审美上的高度。

  但其实草书的欣赏不需要去认识每一个字,我们可以从画面感上来欣赏它。从用墨的角度,有干有湿,有浓有淡;从空间的角度,有方有圆,有大有小。去感受这种视觉变化,以及这些矛盾对立又是如何在整幅作品中趋于和谐统一。 

  A4: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要学好书法,必须深入中国传统的书法经典寻找营养。带着人文关怀,跳出书斋走向社会,去关注社会中蕴含的书法原理,这种原理也是我们的为人处世之道;去寻找发现自己的内心,达到和古人的共鸣。

  守正创新,创新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寻找适合自己个性发展的一种面貌。这种面貌是一种有时代性的审美,创新要符合大众审美,符合老百姓的审美,也要符合整个时代的大气象。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高涵 章斌炜 编辑/桂丹 刘昕睿(实习) 设计/邵静娟 姜向慧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