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江苏省美术馆,有如打开一本“中国书法史”。
在“与古为新——全国第三届书法临帖作品展览”的三层展厅内,篆、隶、楷、行、草“五体皆备”,甲骨、钟鼎、简帛、碑版、刻石、法帖均有涉猎,548件临、创作品一一铺陈,组成了清晰的历史脉络,传递出传统中华美学精神和美学风范。
因形立意、古拙多变的篆书,起笔蚕头、收笔燕尾的隶书,横平竖直、规矩整齐的楷书,自然流畅、联带呼应的行书,结构简省、笔画连绵的草书……纸墨之间越千年,古人在写作时是何心境?有哪些故事发生?
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刘灿铭选取部分代表作品做出点评,穿越纸墨,帮助我们与遥远的古人来了一场心灵交会。
篆书
辛志辉
临《秦廿六年诏版》
秦王政廿六年(前221)刻,纵9.5 厘米,横7.8厘米,此诏版文字是秦时官方实际使用的篆书文字,所刻内容是秦统一度量衡的诏书。此作因凿刻而成,笔画多直,转折多方,结构时见倾侧欹斜,疏密开合变化自然,字形大小亦不求一律,得质朴率真之趣。
可以大致看出文字是大大小小陈列的,纵向有序,横向无序,但组合起来又形成了一种整体的和谐感。
隶书
唐 林
临 里耶秦简
2002年发现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里耶镇里耶古城一号井,共 36000 多枚。完整记载了秦王政二十六年到秦二世元年之间(前 221—前209),洞庭郡迁陵县行政管理的真实状况。
里耶秦简上的字体,属于篆书向隶书转折过渡时期的字体,大部分属于秦隶,格调高古,雅致朴茂,呈现出古朴、烂漫的姿态。我们对比可以发现,篆书的字体结构是修长的长方形,而这里的隶书则被“压扁”了一些,这是因为当时的写作载体是简,“压扁”字体有利于在一根简上表达更多的内容。
楷书
蒋小田
临 王羲之《黄庭经》
书者传为王羲之(303—361),琅玡临沂人。《黄庭经》历代刻本、临本众多,体系复杂。此作法度甚严,笔意超逸,点画略见草意,生动流转,饶有天趣。
观王羲之的《黄庭经》可以发现,他在钟繇小楷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将钟繇具有隶书笔意的扁横体势转化成为方整略带长的体势,化古为新,呈现出较为轻盈妍美的楷书风格。临摹者在临摹王羲之字帖过程中,有的线条比较轻松,比较精准还原,贴近“实临”;有的线条则比较厚重,具有个人书写习惯,贴近“意临”。
行书
朱宝江
临《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
此碑刻于唐咸亨三年(672),太宗李世民撰序,高宗李治撰记,释怀仁集晋王羲之书,诸葛神力勒石,朱静藏镌字。碑文30行,每行字数不一,碑纵 350 厘米,横 100 厘米,原在陕西西安弘福寺,现藏于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此碑虽为集字而成,但各尽其势,一派自然。
这篇行书临帖的线条、结构、章法,比较准确地再现了王羲之的书法风度和《圣教序》的书法风韵,却又保有个人的风格,介于“实临”与“意临”之间,以古为新,体现了临摹者传承传统的决心与创新自我的目标,我们也能够通过文本来感受到临摹者的情绪。
草书
石杰
临孙过庭《书谱》
书者孙过庭(646—691),吴郡富阳人。其文洋洋洒洒3500 余字,是中国书法史上罕有的书文并茂、词翰双绝的作品,堪称草书经典,具有写意、轻灵、潇洒、飘逸的特征。
我们可以看出,基本每个字都是独立不相连的,只有偶尔的两三个字相连,节奏感强,顿挫变化多,彰显小草特性。
接近古人,感受古味,再创新意。对于普通书法初学者来说,如何入门?如何进阶?刘灿铭给大家提出建议。
A1:书法的学习,都是依托古人传下的墨迹碑帖,它不能直接取法自然,必须要一遍遍临习法帖。对于书法初学者而言,自己是没有特点的,我认为必须首先要接近“古”,就是要模仿、要学习古人书写的方法和规律,通过古人的墨迹还原尽量感受当时的情感和思维,尽可能向古人靠拢,在不厌其烦的练习中才能打好书法根基。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再能到“新”,就是加入自己的理解和创作,逐步转化成自己独有的章法脉络和书写语言。
A2: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不是所有人都能掌握草书,就像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写楷书一样。比如说,在有一定的书写基础以后,我们可以开始练习草书,可以从小草开始,再逐步扩充到大草,这都是没有问题的。但我们不宜直接从大草入手,大草写得好往往还需要饱满的情感和激情来辅助,换一种说法就是要看个人有没有与生俱来书写草书的潜质。
这种“潜质”就是每个人自己擅长书写的领域。书法也是可以做实验的,所谓的实验就是你要在平时的训练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书法。老师也无法直接告诉你,你可能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找到,所以我们在练习书法的早期,一定要有大量的书写做支撑,在日复一日中慢慢摸索和找寻到与自己契合的、让自己眼前一亮的“点”。
A3:欣赏书法,首先要知道作品“从哪里来”,通过阅读了解书法的发展、演变过程,了解到每个时期的代表性书法家的代表作品;然后要看是否有一些笔墨技巧,就是扎实的专业基础;最后要搞清楚这幅作品“到哪里去”,就是考虑作品是不是有自己的风格语言,对当代有什么影响力,通过对这些要素的综合评判,从而对书法作品作出立体动态的评价。
A4:在全国范围内看,江苏的青年书法家数量还是比较多的,不仅是“90后”,还有“00后”,因为他们的影响也带动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书法队伍当中。现在这个时代的信息量发达,传播渠道丰富,他们能看到更多更好的可以去参考的一些作品,不断提升书法水平。
另一方面,现在有一个现象,遮住名字看字体往往就不知道是谁写的,如何紧跟时代尽快找到自己的书法语言呢?我想这不仅是对青年书法家,也是包括我们这一辈所有的书法家来说,都要去努力的一个方向。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高涵 章斌炜 我苏网记者/秦玉婷 摄影/黄磊 设计/姜向慧 邵静娟 实习/吕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