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周军
千年大计,逐梦未来。
中共中央政治局近日召开会议,审议《关于支持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会议指出,设立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会议对持续推进标志性疏解项目在雄安新区落地建设,有针对性地推动相关领域改革创新举措在雄安新区落地实施,加强雄安新区未来城市建设运营管理体制的前瞻设计等作出部署要求,对创造“雄安质量”作出系统谋划,让冀中平原这座呼之欲出的“未来之城”更加充满时代生机,展现未来气象。
一张白纸上作画,平地起新城,生态根基是永续发展最坚实的“底座”。绿色,无疑是雄安新区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鲜明底色。“坚持绿色化、低碳化发展,把雄安新区建设成为绿色发展城市典范。”习近平总书记对雄安新区建设亲自谋划,亲自推动,对“绿色”关键词念兹在兹,尤为重视。从理念到实景,雄安新区之美映照于绿色蝶变之中。经过系统性生态治理,一度污染严重的“华北明珠”再现“鸟类天堂”盛景;“千年秀林”拔地而起,雄安新区森林覆盖率由11%提高到34%……一草一木、一虫一鸟,注解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雄安缩影”。
先植绿、后建城,这是雄安新区不同于其他城市的生长之路,亦是雄安新区持续向“绿”而进的关键脉络。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积极探索和遵循城市建设发展规律,强化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合理把握建设规模和节奏,创造“雄安质量”。面对新要求,新考卷,当使命在肩。雄安新区建设的各个层面需持续深化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在创新创造、绿色实践中扮靓“城在林中,人在景中,城绿相融”的美丽意境,以雄安之“绿”,立起城市建设的“示范间”“样板间”,推动更多地方引入“雄安经验”,输出“地方方案”,让生态文明、和谐共生等理念融入高楼大厦、城里城外、乡土大地、千家万户,让“美丽中国”更美丽。
“未来之城”从哪里来?既靠创新起笔,也靠创新落笔,创新是动力之源。雄安新区雏形显现,这座“城市群”的成长经验,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书本上抄来的,而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建设者、劳动者在辛苦付出、创新实践中积累形成的。从“一纸规划”绘蓝图到“多点开花”抓实干,饱含汗水、凝聚智慧、迸发创新。中央政治局会议点题“探索创新、先行先试”,就是要进一步激发各层面创新活力,引领各方在“未来之城”建设中走“敢为天下先”的新路,有效处理好当前和长远、政府和市场等关系,在优化营商环境、加强科技创新、发展高端高新产业等方面引入更多创新“活水”,厚积雄安优势,让雄安新区在创新驱动中充满生机活力。
建好“未来之城”,工作千头万绪;实现千年大计,需要久久为功。创造“雄安质量”,每一步都要脚踏实地。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要把党的领导贯穿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全过程、各领域、各环节,进一步加强人才建设,以人才优势锻造“雄安优势”,在不断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就中打开雄安新区新场景,在努力建设新功能、造就新形象、发展新产业、聚集新人才、构建新机制中交出雄安新区建设更加精彩的时代答卷。(周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