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文学之都与文学大家面对面”第十六回活动,6月25日下午在南京雨花台区西善桥街道初见•知旅共同体举行。主办方邀请嘉宾为著名作家李春雷。
李春雷,是鲁迅文学奖历史上最年轻的报告文学作家,也是本世纪以来唯一两次获得鲁迅文学奖的作家,还是徐迟报告文学奖历史上唯一蝉联三届的获奖作家,被誉为“中国短篇报告文学之王”。另外,他还是中宣部确定的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作协报告文学艺委会副主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
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李徽昭担任这场讲座学术主持。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李双阳、西善桥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张如铁、西善桥街道影视文旅中心负责人郑磊、南京止一堂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晓亮与众多读者参与交流。
面对面交流现场
报告文学是反映现实生活、记录历史进程最真实、最迅捷、最鲜活的文学体裁,有它独有的价值和意义。在迎来了多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之后,这期“在世界文学之都与文学大家面对面”系列活动首次邀请到了报告文学作家。
用真实文笔记录中华民族历史
每一个文字的基因都是纪实
从文体上来说,小说、散文诗歌等更为大家所熟悉,而报告文学与它们的区别在哪里呢?
李春雷指出,报告文学的生命是真实,这是报告文学的底线。
整个现代文学史也就是100多年,业内普遍认为,现代文学中最早采用报告文学文体的是李大钊,他在唐山写唐山煤矿,“这是我们近代常规的对报告文学的认知,与新闻结合起来,就是一种报道文学”。
李春雷(右)与李徽昭
不过,李春雷也坦言,这些年报告文学的表现还不够好,对火热而精彩的现实社会生活的反映和认知还不够深入,报告多,文学少,使得它的美誉度下降了。
“其实报告文学就是记录社会,记录文明,记录历史。自古以来就是这样的,它是中国文学的根,中国文化的根,中国历史的根。它用真实的文笔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李春雷阐述道,其实我们汉字就是从象形文字转换过来的,每一个文字的基因都是纪实。
比如,典籍中最早的书,传说是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这些“书”刻写在石片上、木片上、竹片上或龟片上,记录的大约是历史的模糊痕迹和人类的早期智慧。所谓“三坟五典”,可能是对三皇五帝时期的遥远记忆。所谓“八索九丘”,后来就衍生出了周易八卦和天下九州。可见,文字最早的记录就是一种纪实。这些纪录,就是纪实类文学的前身,也可以说是报告文学的前身。
最难最核心的,就是“真实”
“学习司马迁,真实生动形象地记录历史”
报告文学最核心的部分,当然就是真实。
李春雷认为,报告文学的创作难度确实有点大,“又要真实,又要写得鲜活。要科学处理真实与虚构,处理得不好,大家会说你瞎编的;完全写实了,又写成了资料和档案。所以很难处理。”而且现在是快节奏时代,大家都希望读真实、读震撼、读真情。
李春雷为读者签名
拿李春雷这些年写作上的经验来说,他认为,绝对的真实也可以写出绝对的好作品,甚至曾经有人提出,“报告文学就是历史的证词,如果有官司了,报告文学可以作证。”李春雷以拍照为例,他表示,就像照相,谁的手里都有相机,面对同一个对象,拍出来都是真实的,但不同拍摄者的作品是不一样的,有普通作品,也有精艳的作品,也有绝美的好作品,这就是拍摄者的角度、布局、对光影的利用等等的差异。写作与拍摄的原理是一样的,全在于作家的功力。
当然,李春雷也表示,永远不会有绝对的真实,这只是一个方向、一个要求,最终达到的效果取决于作家的格局良知和观众读者的阅读认知。因为面对同一件事,大家视角不同,看到的事实也是不一样的。他希望,笔下要做现实认知条件下最大限度的真实,不要违背良知,不要刻意虚构。笔下的文字,可以面对历史、面对世界、面对时间。
李春雷动情地谈到了理想中的纪实类文学创作,那就是延续司马迁,实实在在而又生动形象地记录时代、记录文明、记录历史。”
其实,报告文学从诞生起,一直在踩着社会的焦点,社会的关注,民生的关注。从这个角度来说,报告文学一直在思考、破解、丰富。
李春雷举例表示,徐迟的《哥德巴赫思想》,是改革开放初期的作品,发表于1978年初,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则是年底。它比十一届三中全会还要早十个月,可见作家是够敏感的,他感到了新时期的到来,科学的春天要来了。
李春雷表示,一个作家的格局,一个作品的冲击力,一个作品的历史价值,都代表了一个作家的综合素质。
不仅要采访细致,还要会剪裁和谋篇
“我一直在追求一种经典化的珠圆玉润”
有读者提问时表示,这次的主题叫“文学的史记性”,让他想到另外一个词叫“历史的文学性”。
李春雷表示,从史学到文学,比如春秋时《春秋》记录历史,就像过去拍电报一样,一个文学修辞都没有。后来有了《左传》,《左传》在《春秋》基础上有了描写。
这个文学描写基于历史事实,就是在树干上添加了枝叶,通过细致采集,合情合理地真实地把它加进去,“负责任的作家能够做到这一点,司马迁基本上就能做到。再看司马迁笔下其他的事情,他把项羽塑造成一个悲剧的英雄,不以成败论英雄的英雄。司马迁也是有情绪的,但基本上相对真实。”
部分读者与嘉宾留影
由此,李春雷表示,落到创作上,事实就是事实,故事就是故事,没有这个故事就绝对不会瞎编,心理活动也不会去推测,只有这样,作品才有真实的力量。
“报告文学,不仅看你的采访细致不细致,还要看你会不会剪裁,也就是说,庞杂的事物,看你怎么把它抽出来。”李春雷继续以照相为例,“就像照相一样,同样拍摄一座山,我照出来是普通的照片,有些人利用了光影和时间,拍出了绝对的好作品”,报告文学也应该这样,会剪裁,会选取角度,这样文学的表达既精准,又生动又形象。
另外,报告文学还讲究谋篇布局,也就是结构,寻求一种顺畅科学的叙述方式,“我一直形容自己的作品是在追求珠圆玉润,这是一个气韵丰满、格局阔大的小宇宙,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经典式的审美理想。”
李春雷以打篮球为例,他说打篮球根本上是四个字:进攻防守。但这四个字,极尽玄妙,永远没有止境,其中有高度、力度、速度、精度、节奏、情绪、心态等等变化。而文学,也是四个字:文字结构。文字是看得见的,但文字的讲究是一个永无止境的世界。但比文字更难的,是结构。
他再打比方说,“文字是春天来了,百花开,姹紫嫣红。但左右和支撑百花盛开的是什么?是春天,是时令,是默默无言的大自然。这一切,你是看不见的。结构就是这个东西,是一个看不见的却又最科学、最和谐、最给力、最顺畅的大气场,左右着作品的根本品质,是作品?是精品?还是神品?”
撰文/钟山 摄影/庄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