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块无字碑是为6000名烈士所立,背后故事如此悲壮

2023年06月24日 17:45:05 | 来源:中国之声微信公号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湘江之畔,广西灌阳县烈士陵园内有一座特殊的墓碑,碑上没有姓名,碑座上镌刻了这样一行文字:“你们的姓名无人知晓,你们的功勋永世长存”。这座碑是红五军团34师100团团长韩伟的儿子韩京京于2009年,为红34师中6000名在湘江战役中牺牲的烈士所立。

  血战湘江:红军长征中最惨烈之战

  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路上规模最大、损失最惨重、战争最激烈的一场战役。

微信图片_20230624152132.png?x-oss-process=style/w10

△电影《血战湘江》剧照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共中央、中革军委与红一方面军主力被迫撤离中央“苏区”,实行战略转移。红军先头侦察部队过了湘江,逐步控制了渡河点,但大部队尚未渡江就遭到敌军夹击。

  1934年12月1号,党中央、中革军委和主力红军渡过湘江,以血肉之躯撕开了湘江封锁线,突破了国民党军布置的第4道封锁线。

  在湘江战役中,有一支为中央红军主力突围断后的英勇部队打得尤为惨烈,它就是红五军团第34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史》中说,这支部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微信图片_20230624152137.png?x-oss-process=style/w10

△《红34师浴血奋战湘江之侧》信封“抢渡湘江手稿”六字为韩伟亲笔

  在主力部队渡过湘江后,负责掩护任务的红五军团34师被阻断在了湘江东岸,其中由韩伟率领的34师100团在掩护师主力突围后弹尽粮绝,100团仅存的十多人从广西灌阳、兴安交界处的轿顶山上跳了下去。韩伟和其他两名战友被荒草和灌木所阻,被上山采药的王本生救下后,在王本生家的红薯窖里藏了几天,幸存了下来。

  2014年,韩伟的儿子韩京京在广西兴安协兴村立了一块三面碑,碑上写着“感恩、怀念和奋进”。近几年,当地政府也在村里为跳崖牺牲的烈士们立起了纪念碑。

微信图片_20230624152141.jpg?x-oss-process=style/w10

△韩京京在兴安协兴村立的三面碑

  立无字碑

  6000名烈士英魂永不朽

  1955年,韩伟被授予中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在韩京京眼里,父亲韩伟身经百战,最为惦记、无法忘怀的还是湘江边上的那场血战,最不愿离开的还是红34师的战友。

微信图片_20230624152144.jpg?x-oss-process=style/w10

△红五军团34师100团团长韩伟

  为了继承父亲的遗志,父亲去世后的20多年里,韩京京几乎踏遍了红34师曾经战斗过的每一寸土地,在闽西、湘南、桂北一带寻访,整理红军长征历史。

  广西灌阳县曾是湘江战役的主战场,2009年,韩京京在灌阳县的烈士陵园里,为红34师6000名闽西红军将士立下了一块“无字碑”。碑上没有姓名,碑座上镌刻了这样一行文字:“你们的姓名无人知晓,你们的功勋永世长存”。

微信图片_20230624152148.png?x-oss-process=style/w10

△广西灌阳县烈士陵园的“无字碑”

  韩京京说,在湘江战役中牺牲的所有烈士中,最让父亲牵挂的就是他的师长陈树湘烈士。

  “陈树湘师长与我父亲相识于秋收起义,他们同在第一团第九连担任排长。我的父亲跳崖幸存,而29岁的师长陈树湘腹部中弹被俘后,扯断自己的肠子,壮烈牺牲。”

  2013年,韩京京终于找到了陈树湘烈士的遗体安葬处,他被湖南永州道县的百姓埋在了潇水堤岸的斜坡上。随后,道县县委、县政府在烈士墓前立了“陈树湘烈士之墓”的石碑。2019年,政府将陈树湘烈士墓迁移到道县陈树湘烈士纪念园,并在原墓地上建起了陈树湘烈士纪念亭。

微信图片_20230624152151.png?x-oss-process=style/w10

△陈树湘并未留下照片,塑像多由后人根据史料描述复原。

  作为烈士的后代,韩京京认为,缅怀烈士们最好的方式就是传承他们的信仰和精神。他希望新时代的青年能把对革命先烈的追思和崇敬转化为团结奋进的动力。

微信图片_20230624152154.png?x-oss-process=style/w10

△群众在“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献花

  长征史专家、国防大学教授刘波认为,湘江战役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红军同兵力比自己多的敌军苦战,最终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以巨大的牺牲保存了革命的骨干力量。

  “1934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局、中革军委、总政治部发给红一、三军团一封急电,其中写道:‘我们不为胜利者,即为战败者,胜负关系全局。人人要奋起作战的最高勇气,不顾一切牺牲……’这份电报说明血战湘江是为红军的命运而战,也是为中国革命的命运而战。湘江战役可以说是革命英雄主义最为经典的写照。”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