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百姓遇见好事拥有好心情 西善民歌节新市集火爆南京城

2023年06月13日 10:00:51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夕阳西下,拥有70多万粉丝的抖音博主“南京张真好”,从南京南站喜玛拉雅假日酒店驱车前往岱山新城。汽车快要进入岱山东路时,开始行进缓慢,道路上每辆车的尾灯都闪烁不停,一片红光。

  其实,这个时段从四面八方进入岱山的道路上,车都排起了长龙,主城区的许多美食客也在向岱山集结,蜂拥而至。

 

  夜幕尚未降临,市集已人如潮涌

  张真好此行是冲着“第三届西善民歌节暨第四届岱山新市集”去的,他要做一档节目。等到了现场才发现,到处是密密匝匝的人群,形成汹涌的人潮。

  西善民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岱山新市集嫁接在一起,释放出了惊人的聚心力。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仅6月11日这天,客流量突破12万人。

  这是许多上了年纪的西善原住民以往从未想象过的场景。

  他们当中的很多人,踏着夜色到市集上转悠过,很多路段几乎人贴人,密集的人流,如同风浪般移动,推动着他们的脚步。

 

  逛市集的人多为家庭组合

  众所周知,淄博烧烤带火了一座城。其实,早在3年前,雨花台区西善桥街道就已经面向全国递交了西善的新名片——西善民歌节暨岱山新市集,从容地满足更多人日常生活中想要的轻松随意又脱不开时髦趣味的食物审美、视觉享受。

  朴素的西善荣誉感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

  岱山中路南段及岱山南路中段成了迷你的市井之地,处处洋溢着烟火气。

  南京老字号四川酒家的麻团、烧卖,莲湖的赤豆元宵,永和园酒楼的酥烧饼,盛源祥的盐水鸭,绿柳居的素菜荤做;鸡蛋仔、蚵仔煎、大肠包小肠、芋头鲜奶等30多家台湾美食随便挑;烧烤、关东煮、奶茶、果饮等20多种特色小吃琳琅满目,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吃不到的美食。

  岱山新市集成为熙攘的“露天美食坊”,渗透着西善人朴素的西善荣誉感。

  位于西善区域的岱山,是南京市迄今最大的保障房片区,始建于2011年。雨花台区西善桥街道办事处主任魏建军感慨,曾经有很多保障对象,宁愿在城里租房子住都不愿搬过来。不打破长期以来人们对保障房形成的“刻板印象”,岱山就没有出路。

 

  美食诱人

  “寻找岱山的出路,关键的一条是增强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魏建军说

  为此,理想教育小镇建设推进“幸福三圈”建设等重点工作齐头并进,为居民和商圈搭建的缓解压力、增进交流、拉动消费的夜间经济与社区活动融合品牌应运而生。

  雨花台区西善桥街道办事处、雨花台区文化和旅游局、雨花台区商务局主办;六朝博物馆、止一堂、南京市广告有限公司、K1亲子街区、初见书房、万科雨悦光年、南京银行协办的本届民歌节、新市集,成为社区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一股清流,让老百姓遇见好事拥有好心情。

  由市、区组织部门牵头,市、区级机关部门为主体的“志愿服务行,先锋建新功”——南京党员专业志愿者服务基层行活动深入第四届岱山新市集,市卫健委联合市第一医院、市妇幼等5家医院、中共南京市委老干部局、市区人社局、市区商务局、南京银行、区司法局、区金融管理局等数十家单位入驻庙会现场,亮明党员身份,为广大居民朋友提供健康咨询,上门义诊,开展电商直播培训,提供就业、法律、贷款政策咨询等志愿服务,极大地丰富了庙会的活动形式,提升了活动的内涵。

 

  小朋友在美食前看得入神

  应该说,前三届岱山新市集积攒了十足的人气和关注,商家和居民都尝到了甜头。有了去年入选“南京市特色消费场景”这一荣誉,今年续办,很多“嗅觉”灵敏的商家早早抢定摊位,拿出看家本领,投入“阵地战”。

  在现场忙碌的西善桥街道商业部贾龙接受采访时介绍,本届岱山新市集的规模超过往届,美食区有70家商户,其中台湾美食30家,南京老字号6家,特色小吃23家,其他美食11家;汽车后备箱市集区超过50家;文创产品展示区、便民服务区的项目、区域都有增加和扩大。

  火爆的岱山新市集,与传统的春节庙会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不仅让岱山人流连忘返,也让南京主城区的市民趋之若鹜。

  家住鼓楼区漓江路的赵浩义携妻儿驱车赶来逛市集,夫妻俩基本上是跟着小孩转。现场小朋友太多了,他们对美食感到新奇,不吃撑了绝不罢休。至于在人群中走动的机器人也让小朋友们的内心无法平静,脑洞大开。

  西善人用朴素的西善荣誉感找到了生活多一些颜色的突破口,支撑起西善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未来

  脚踏实地的奋斗者

  岱山新市集横跨两条街,一眼望不到边。

  白天气温很高,大约下午点钟,商家们就忙着铺货了。因为是户外,热浪扑面,人人汗流浃背。

  市集中有两种不同的业态,一种是业行为,要考虑成本和利润;另一种是义卖,旨在体会百味人生。家住岱山的刘芳带着5岁半的儿子邓力源,在约定的摊位卖书,就属于后者。

 

  刘芳和儿子邓力源边守摊边学习

  邓力源原系岱山实验幼儿园中五班学生,这学期因爸妈工作需要搬了家,孩子也转至别的幼儿园。前些天,妈妈得知岱山实验幼儿园小朋友可以参加岱山新市集义卖活动的消息,想着既可以让孩子和同学见面,又能很好地锻炼孩子接触社会的能力,于是很快和老师沟通好加入这次义卖,并在网上批发了大量书籍。

  很多类似刘芳这样的参与者,也是普普通通的劳动者,靠勤勤恳恳的工作生活,培养下一代。

  可毕竟没有做过生意,忽略了基本的包装,只在地上垫了隔阳膜,把书摞在上面卖。这与茶礼表演、香艺表演、插花表演、六朝草本茶制作体验、香囊制作体验、汉服体验等摊位的精致布局,形成截然不同的格局。

  年幼的邓力源自然不懂这些,很起劲地和

  妈妈摆着书,小脸上挂满汗珠。

  在妈妈看来,让孩子来参与这个生活实践,形式很生动,胜过任何灌输。

  市集里五花八门,聚集着各种有趣的人与物,遍布太多好吃、好用、好看、好玩的产品,走进去恍若走进了百宝箱。其中有些产品还能够体现新思潮,引导孩子的好奇心,担负一点点引领的责任。

 

  汽车后备箱摊位是小朋友的最爱

  汽车后备箱市集2018年起源于岱山至善集坊,后风靡于南京大街小巷,一直是居民备受青睐的购物模式,孩童们爱玩的套圈,各类玩具、文具,琳琅满目。女性们喜爱的美妆、服饰……小小后备箱有着大大的容量,将玩与乐承载其中。

  不仅如此,当传统民俗手工艺品与古装新穿的创新思维完美结合,老手艺、新思维碰撞出不一样的绚烂火花。K1、止一堂寓教于乐,便民服务穿插其中,老有所享,小有所乐,一老一小相得益彰的场景,市集中也比比皆是。这些元素构成了理想教育小镇的市井文化,成为城市魅力的一部分。

  时代在改变,但不变的是,充实的生活总会属于那些脚踏实地努力奋斗的人们。

  草根演员专业

  声势浩大的西善民歌节是新市集的重头戏,近700位社区演员轮番登台,代表西善人文特色的民歌、白局、舞龙、小品、街舞等50多个文艺节目,融入华美的舞台,在绚丽的灯光下精彩呈现,形成一道视听盛宴。

 

  坐在爸爸肩上的小男孩紧盯机器人,寸步不离

  民歌节整个框架和氛围立得住,完全得益于街道近些年通过至善学院培养的100多支文体队伍。

  嘉业社区书记郑磊胸有成竹地说:“给我3天时间,就可以编创一台‘社区春晚’。”

  “重拾‘赶集文化’,绝不只为图个热闹。”西善桥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张如铁认为,岱山片区既有原住民也有外来户,让他们和谐共生,文化是最好的黏合剂。正因为此,新市集既要保留原汁原味,也要办出特色新意。

  回眸民歌节推进历程,真正给舞台赋予内容的是社区里的普通人,他们不但是现实生活里真正的主角,也是社区故事的传播者,所以会被尊重被记住。

 

  南京白局表演

  演出中,嘉业社区的西善民歌《薅草歌》、齐修社区的鼓舞《鼓韵腰鼓》、西善花苑社区的柔乐球《欢聚一堂》、明义社区的古筝合奏《万疆》、福润社区的舞蹈《黄河水从我家门前过》、平治社区的南京白局《数城门》、永盛社区的舞蹈《我心向党》、油坊社区的吉特巴舞《云峰二套》、嘉业社区的乐队合奏《旅行》、古遗井社区的鼓舞《古遗大鼓》等,都是接地气的节目。舞台前泛起人潮的涟漪,观众很难不对眼前的这座新城心潮澎湃。

  岱山居民撒翠芳的老宅原先在水西门,因城市建设老房子拆了,被政府安置在西善花苑祥和苑生活。她早早地来到舞台前占据最佳位置,硬是站着观看了整场演出,忘记了腰酸腿疼的老毛病。

 

  小朋友表演充满精气神

  散场时,撒妈妈笑着说:“社区大舞台离我们这么近,要是天天有就好了!”她的话,或许代表了许多人的心声。

  整台演出还有街道文旅中心的少儿古典舞《纸扇书生》、舞蹈《江山》、合唱《天路》、葫芦丝合奏《情深意长》,善水湾小学的合唱《彩虹糖的微笑》、西善桥小学的太极武韵《古韵墨舞》和少儿武术《天地人和》、福润社区的童声合唱《小姑娘和小花狗》、街道非遗传承的石锁摔跤、平治社区少儿篮球操《少儿篮球操》、明义社区的旗袍秀《斗笠秀》、永盛社区走秀《我爱你中国》、福润社区时装走秀《魅力无限》、油坊社区太极扇《竹林七贤扇子舞》,以及特邀助演的独唱《贝加尔湖畔》《月亮代表我的心》和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等。

  能登上西善民歌节的舞台,演员们觉得是一件特别体面的事情。当一曲终了,台下掌声响起的那个瞬间,则是精神价值的另一种存在。

 

  便民服务方便群众

  很多人都知晓距民歌节舞台不远处的西善桥建宁游园内,有一尊雕塑家陈建华的作品《将欲行——李白》。唐代诗人李白曰:“纷纷江上雪,草草客中悲。明发新林浦,空吟谢脁诗。”这是诗仙于天宝年间,游金陵新林浦为风浪所阻,嗟叹有感所写《新林浦阻风寄友人》的最后一段,诗中“新林浦”指的是南京城西南,源出牛首山西流入长江,也就是现在的西善桥境内。

 

  志愿者留个影

  一千多年前,李白就曾路过西善,可见西善文化底蕴多么深厚,在这个地方举办民歌节与新市集,其实是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精神的延伸。

  文艺评论家张澜涛认为,“西善民歌节还有一个成功的基础是演员与观众的平视,这个视角弥足珍贵。民歌节与新市集爆棚的背后,是市井的归来和民生的共鸣。”他说。

  撰文/梁平  摄影/范素丽 魏福春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