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是第15个“世界海洋日”。来自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海洋经济处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南京共有远洋船舶90艘,总吨260.54万吨。全市2022年海洋航区完成货运量约1.56亿吨,同比上升1.26%,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2.72亿吨,同比上升1.07%。
2018年,南京至长江出海口12.5米深水航道全线贯通,5万吨级海轮可直达南京,10万吨级海轮也可减载抵达,标志着南京港已由“河港”变为“海港”。记者从南京市交通运输局港口建设处了解到,南京市正有序推进航运物流中心建设,提升国际竞争力,积极发挥黄金水道黄金效益,促进航运物流市场繁荣。
目前,集装箱航线体系逐步完善,月航班926班,构建了直达日本、韩国及天津、广州等主要港口的集装箱国际国内干线网络。南京市开通至上海洋山的外贸内支线,实现与欧、美、地中海三大国际远洋干线无缝衔接。同时,航运物流要素集聚效应加快。全球排名前20位的集装箱班轮公司在南京市开展业务,南京集聚了全省11%的水路运输企业和30%的规模以上货代企业,远洋、沿海、内河船舶载重吨分别占全省82%、39%、6%。
根据交通运输部公布的数据,作为全国百万标箱集装箱大港,2022年,南京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20万标箱,同比上升2.90%,在全省排名第三,全国排名第19位。
市规划资源局海洋经济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产业转型升级中,南京大量船舶制造企业关闭、搬迁,但海洋船舶工业仍是南京市海洋经济重要的支撑力量。南京中船绿洲机器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120T船用回转起重打桩机顺利发货,新品在国内尚属首创。苏美达船舶有限公司倾力打造“海骆驼”船型。“海骆驼”成为“一带一路”上的特色船型,创造海上丝路传奇。
根据已经公布的《南京市“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南京市将海洋经济定位为“一个平台、两个城市”:打造服务全省、辐射内陆的海洋经济服务平台;打造创新引领、产学研用的海洋科技策源城市;打造向海发展、陆海统筹的海洋经济示范城市。2021年,南京海洋经济产值超过800亿元。根据规划,到2025年,南京海洋经济总产值要达到千亿元规模;到2035年,海洋经济实力居全省沿江设区市第一方阵,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居长三角城市前列。
记者获悉,当前,市规划资源局正牵头开展新一轮海洋经济活动单位名录更新工作。结合主题教育,该局已走访待核实涉海企业百余家,建立重点涉海企业联络制度,及时了解企业发展情况和需求,推动解决南京中远海运船舶设备配件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用地指标保障问题,帮助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未来,南京市将大力发展江海联动的海洋交通运输业,大力打造陆海统筹的海洋先进制造业,大力培育向海发展的海洋现代服务业。谋划组建海洋经济工作专班,联动市规划资源、科技、工信、交通等单位,协力推进南京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