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里运河畔熙熙攘攘,“非遗糖人”“DIY绘画”“星空露营”“后街奶茶”……一个个特色摊位串联起一步一景的“十里画廊”。5元一束的鲜花、10元一盒的蛋挞、20元一次的美甲……位于承德南路的大学城美食街,霓虹璀璨,人来人往,空气里弥漫着美食的香味,袅袅烟火气,夜经济活力十足。
一杯咖啡、一辆汽车、一个帐篷,“00后”创业者吴思远在里运河文化长廊清江浦景区用帐篷搭建“户外咖啡厅”,实现了自己将爱好变为事业的梦想。“咖啡与露营是我的两大爱好,将咖啡厅搬至户外,是希望客人在品尝咖啡醇香的同时,也能欣赏到里运河的美丽夜景。”吴思远告诉记者,每逢周末,他还会邀请民间歌手来自己的露营基地演唱,为店铺增加人气的同时,也为热爱音乐的年轻人提供一个实现梦想的舞台。“我们一家是第二次来这里喝咖啡,在里运河边搭帐篷露营,这样的体验很新奇。”葛先生告诉记者,里运河文化长廊清江浦景区开设夜间集市以来,他们一家就是这里忠实的粉丝,还将其作为“城市打卡点”推荐给每一位来淮游玩的亲朋好友。
“请给我一束黄玫瑰、一束栀子花、一束小雏菊。”位于承德南路的大学城美食街入口处,几名大学生围在一处售卖鲜花的摊位前,用心搭配着符合自己心意的花束。“想‘DIY’一束鲜花送给女友。”现场,一名年轻人表示,与传统花店相比,这里的鲜花价格更亲民,品种也更丰富。花摊老板魏雨告诉记者,自己的鲜花不论品种,全部5元一束,还可以任意搭配,因而更受附近几所院校学生的青睐。
铁板鱿鱼、炸鸡、肉夹馍……“小餐饮”作为大学城美食街的“当红明星”,几乎每个摊位前都围着众多食客。“最近淄博烧烤很火,可我觉得咱们大学城的排档也不差。”市民王先生表示,下班后约上几名老同学来这里“撸串”,是他解压的方式,“既可以减轻各自在工作、生活中的压力,也是对我们大学时光的集体怀念。”在美食街上经营一家炸鸡店的何伟是一名外地来淮创业者。“美食街是我的福地,每天炸鸡根本不愁卖不完。别看我这摊位不足3平方米,却足够养活我们一家4口人。”何伟笑着说。“亿元项目789个,50亿元项目31个,百亿元项目7个。”谈起去年项目招引成果,作为招商一线人员,市外资招商服务中心主任庄成锤如数家珍。他有个微信群,名为“招商狼之队”,淮安各个县区、各个部门约500人的招商队伍,每日在群里汇报动态,他负责统计汇总,将数据直接上报给市委主要领导。“这种形式,表明一种态度,会形成一种氛围,感染影响其他人。”庄成锤说。
资本引进、资源引入是经济扩量提质最有效手段。近年来,淮安始终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区域竞争力提升的关键,以“人一我十”的拼劲抓项目招引。旗帜鲜明提出“项目为王、环境是金”工作导向,持续聚焦项目攻坚和营商环境优化,召开“新春第一会”,企业家坐“C”位……在此氛围下,各县区、各部门积极行动,主要负责人化身“一号招商员”,创新举措层出不穷,项目攻坚持续突破。搭平台,广招商,积极筹办多场次高水平招商活动,如淮河华商大会、食博会、台商论坛、盱眙国际龙虾节、金湖荷花节等,从“吸睛”到“吸金”,吸引了一大批大项目落户。
今年是淮安重特大项目攻坚积势增效年,借着经济回暖的春风,我市创新搭建平台,计划通过开展淮河华商大会等三场“请进来”活动、在北京等地组织七场境内招商以及日韩等五个境外重点方向招商等“3+7+5”系列招商活动,全方位“走出去”、高水平“请进来”,广纳客商来淮兴业发展。5月15日,继举办杭州、深圳、日韩招商活动后,第三届淮河华商大会吸引逾百家著名企业集团齐聚淮安,实现项目签约99个、协议引资额907.45亿元。当前的淮安,招商引资热潮一波接一波掀起,项目攻坚的战鼓声激越高昂、催人奋进。
项目建设:“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
4月14日,市委市政府举行2023年第一次重特大产业项目攻坚拉练,各县区园区唱戏,亮项目、晒进度、比实绩,学经验、找差距、谋发展。
“身处其中,每个人都有一股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激情。”连续三年统筹组织并全程参与市委市政府每季度重特大项目攻坚拉练活动,市发改委副主任苏云亮坦言内心感受并表示,“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项目拉练就像一根指挥棒,比业绩、拼干劲、指方向,持续激发了全市上下凝心聚力抓项目的强大动能。
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期,面对经济总量偏小、发展不充分的最大矛盾,淮安始终坚持聚力聚焦项目建设,以抓招商、上项目为着力点和突破口,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抓实抓好。迈入全面建设现代化的新征程,市委市政府深入研判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旗帜鲜明地提出了“项目为王、环金是金”工作导向,将其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奋力跨越赶超、加速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战略支撑。
“最短时间完成‘五证联发’,比正常时间缩短近一半。”在“中国这十年·江苏”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淮安中天钢铁精品钢帘线项目推进速度获点赞。项目落地“加速度”的背后,是淮安以项目为中心、以效率为导向的项目推进机制——月度通报会办、季度拉练授旗、全年考核奖惩,市县两级重特大产业项目会办、交办,升腾起比拼赶超的发展气场;建立重点项目问题台账清单,及时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土地指标、环境容量、能源保障等问题和各类施工矛盾,为项目推进保驾护航;在全国首创数字化联合审图,建设“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平台,实现政务服务“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以至快至简审批助力项目快建设,有效催生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实现以项目集聚扩总量、以项目突破快发展。
2021年,全年新招引亿元以上项目656个,较上年增加134个。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9个,百亿级、两百亿级制造业项目招引实现历史性突破,项目攻坚整体起势。
2022年,新招引、新开工、新竣工亿元以上项目持续攀高,特别是招引50亿级、百亿级项目分别达31个和7个,取得了历史性突破;省重大项目数量、年度投资较上年分别翻一番和两番,市重大产业项目数量、年度投资分别增长70%和62%,项目攻坚突破成势。
再看当下的淮安,开工不到一年,南高齿(淮安)高速齿轮制造项目主齿轮箱10万台下线;4月24日,总投资120亿元的台华新材绿色多功能锦纶新材料一体化项目(一期)年产6万吨PA66项目试产;在巨石集团淮安基地施工现场,逾千名施工人员和近百台各类机械有序作业,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开足马力、全力推进,为产业发展积势增效。
项目帮办:“做的要比说的好、服务要比需求早”
早在2007年,鹏鼎控股(深圳)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沈庆芳便带领鹏鼎控股在淮安综保区投资建厂,如今,鹏鼎控股淮安第三园区(高端HDI及先进SLP类载板智能制造工厂项目)正加速推进。
园区从一个到三个,员工从几百人到万余人,年营收从3.2亿元到149亿元……17年深耕不辍,时光见证服务。“持续追加投资,充分说明了这里优质的营商环境。”沈庆芳认为,淮安的101%服务不空喊口号,而是真正落到实处。他介绍,2022年企业新厂采购的设备滞留在上海,帮办单位全力协调,开辟绿色通道,确保设备运输不耽误。过去三年,淮安公司实现年营收入63%的增幅,成为集团唯一一个没有受疫情影响的厂区。
帮办,助力生产,更方便生活。鹏鼎控股主管吴文荣有两个孩子,都在外地就读小学,父子分离,一度让他十分苦恼。得知情况后,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外资局帮办人员陈小健,主动联系相关单位帮助转学到淮安。“没想到,孩子不仅有学上,上的还是优质小学!”转学一路“绿灯”,吴文荣夫妻俩感动不已。
故事还没结束。此后,每年入学季,陈小健都第一时间对鹏鼎控股外地员工子女入学、转学需求进行排查,整理成册向属地教育部门预报备,对接学校,安排入学。“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将心比心,把事做好!”从2014年担任帮办员至今,陈小健为鹏鼎控股已连续服务10年,从生产到生活,鹏鼎员工早已拿他当成了同事和知心人。
营商环境是城市竞争力的核心要素,要以勇争一流的干劲抓提升。今年“新春第一会”明确指出,要聚焦项目生命全周期,持续推进“四最”营商环境建设,让“物流成本最低、要素成本最低、服务环境最优、办事效率最高”成为淮安营商环境的鲜明标识。
拓展应用“五证联发”等改革成果,全市范围统筹调度用地、能耗等指标,持续刷新项目签约落地速度;建立“1+5+N”营商环境评价表,打造财政奖补集成服务改革3.0版……当前,淮安持续跟进企业所急所需所盼,广泛吸纳企业参与制定普惠型涉企政策,“一企一策”支持困难企业和重点企业,着力打通企业发展中的堵点卡点难点问题,真正做到“做的要比说的好,服务要比需求早。”
踏着奋进的脚步,肩扛践行总书记嘱托的光荣使命,淮安人民手执项目之笔、饱蘸环境之墨,纵情描绘中心城市复兴梦想现实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