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元GDP用水量比2015年和2020年分别下降近50%和13%
南京如何“省”出全省第一
桥林饮用水源地。
桥林饮用水源地。
博瑞德环境集团污水处理厂尾水生物指示池。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顾小萍
今年5月14日—20日是第32届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
南京作为江苏8个临江城市中唯一一个“江从城中过”的城市,境内河湖众多、水网密布,水域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1.4%。水,不仅是南京亮眼的城市名片,也是南京的发展优势。
节水护水,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更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要素。近年来,南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抓铁有痕的劲头开展治水、节水、护水工作。
南京市水务局新近亮出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市用水总量为35.26亿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为22立方米,比2015年和2020年分别下降近50%和13%,在全省高质量考核中位列第一。
持续下降的数据背后,是南京推动个人到集体、家庭到单位从细微处不断改变和优化,进而汇聚起“节约用水”的强大合力。
节水型小区越来越多
“打开水龙头时,尽量让水流小一点;用淘米水浇花种菜;洗过衣服的水用来冲马桶……”在北外滩水城第十九街区,物业管理项目负责人宋德胜在组织业主参加活动时,总不忘把这个“节水经”传出去。
行走在这个2019年交付使用的新小区,处处能感受到节水氛围——雨水收集系统将收集到的雨水用于绿化和保洁;人行道是清一色的透水路面;绿化浇灌告别了过去工人举着水管喷洒的传统,改用自动喷淋系统。
与北外滩水城第十九街区相比,栖霞区丁家庄凤康园小区的节水名气更大。这里人均每月用水量为1.92立方米,较江苏省城镇居民用水定额(即人均每月用水量4.5立方米)足足少了一半多!小区不仅人行道全是透水铺装路面,还随处可见下凹式绿地,“经由雨水收集处理系统及配套收集池,将屋顶、路面、绿化区域汇集的雨水收集、净化,代替自来水用于绿化浇灌、景观用水,每年可减少绿化景观用水400立方米。”小区物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小区918套公租房均统一安装了节水型器具,居民无需刻意改变生活用水习惯,但水龙头节水达到30%以上,坐便器每次冲水能节省50%,淋浴喷头也能节约超过30%的用水量。
为推动越来越多如凤康园这样的小区建成,南京市把规划用地2万平方米以上建设项目配套建设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要求写入规划条件,并对全市雨水收集利用项目进行跟踪监管和专业指导。
让老旧小区也能用好每一滴水,南京市近年来还大力推进老旧小区供水管网改造,全面破解小区内供水管网漏损的老大难问题。全市累计改造915个小区,改造老旧管网约450公里,完成改造的二次供水设施全部由供水企业直接统一管理,实施抄表到户,管水到户,此项工程年节约用水超过1800万立方米。
来自市供水节水指导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南京市已累计建成415个市级节水型小区。
耗水大户渐成节水典范
节水,不仅要拧紧每一个家庭的水龙头,更要拧紧每一个企业尤其是耗水大户的水阀。眼下,南京众多耗水大户正变成节水典范。
华能南京金陵发电有限公司是南京地区最大的电源点和热源点,可满足南京市约1/5的用电量和1/5的工业用热量。沿着栖霞大道一路向东至润华路,远远就能看到两个240米高的烟囱正冒着白烟。“大家看到的白烟并不是污染物,而是水汽。脱硫系统随着烟气排走的水分需要在工艺流程中进行补充,这就是电厂耗水的主要原因。”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为降低水消耗量,环保改造中给机组烟气系统增加了WGGH设备,让脱硫系统进口烟气温度由136℃降到90℃。这一改造,在提高脱硫和除尘效率的同时,也大幅降低了脱硫系统的蒸发量,在额定工况下,每台机组脱硫水耗每小时降低10立方米,两台机组每天就可节水480立方米。
记者在现场参观时发现,厂区用水中除了少量依靠长江水,大部分都来自厂区内各类废水的再利用。据统计,该公司单位发电量取水量已由0.19m3/Mw.h下降至0.166m3/Mw.h,远低于单位发电量取水定额0.72m3/Mw.h的标准,成为全省节水标杆,获得“水效领跑者”节水荣誉。
将高炉的炉体冷却水由净循环改为软水密闭循环,对冷却水的供水管网布置进行调整,原本直接蒸发掉的水可以持续循环使用,单这一项,每月工业水消耗量就减少6.8万立方米……通过不断探索节水技改,曾经的耗水大户——位于南京市雨花台区的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吨钢耗水仅为2.62立方米,远优于江苏省用水定额领跑值。
江北新材料科技园内共有104家企业,作为省级节水型工业园区,园区节水型企业已有48家,占园区企业总数46%。园区积极利用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和雨水用于工业生产,每年节水超过1340万立方米。
在企业自己探索“节水经”时,南京市还在全国首创“节水核查”,持续帮企业省水。
国电南自园区此前多年的月均用水量为6000立方米左右。节水核查发现问题后进行了及时整改,月均用水量一下子降至2000立方米左右,一年节约水费超过18万元。在开展节水核查的基础上,南京市供水节水指导中心又指导园区开展水平衡测试,对各单元、器具中的跑冒滴漏问题细化挖潜,目前,该园区总节水率已超60%。
南京市供水节水指导中心规划技术科科长韩冲介绍,为落实国家、省市加快建立健全城镇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的要求,同时为超计划、超定额管理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支撑,南京市在全国率先创新开展非居民用户用水核查工作,近年来,该中心已累计完成3000余家单位的用水核查,发现存在漏水的单位600余家,修复后年节水量近1000万立方米,年节约水费近5000万元。
“合同节水”推动高校精细用水
南京高等教育资源丰富,列入教育部名录的73个高校校区2022年用水总量达到0.56亿立方米,占全市生活用水总量的5.41%。
“数量众多,也意味着节水潜力大。通过开展合同节水,组织节水服务企业与用水单位以契约形式集成先进节水技术,为用水单位提供节水改造和管理等服务,可建立起长效节水管理机制。”南京市供水节水指导中心节水监管科科长周斌介绍,近年来,在水务局的积极推动下,中心主动对接,积极推行合同节水,通过这一模式引导高校精细用水。“这不仅有利于提高用水效率,减少污水排放,降低管网漏损率,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爱水、节水、惜水的意识,以点带面,推动全社会节水意识以及良好用水习惯的不断形成。”
南京体育学院合同节水项目是南京市首个高校合同节水项目,年用水量下降约15万立方米,用水单耗下降超15%;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天堂村校区年用水量下降约5万立方米,用水单耗下降超50%;近2年来,经南京市供水节水指导中心协调推进,钟山职业技术学院与南京联通公司签订了校园合同节水协议,该项目是江苏省首个采用费用托管模式的高校合同节水项目,项目实施后,有效降低了学校的管网漏损,漏损水量已下降30%,二期DMA分区计量和管道改造措施也已落地,进一步挖掘了学校的节水潜力。
据悉,为加强重点用水户和重点行业监督管理,南京市早在2019年就发布了《市级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名录的通知》,并在每年初进行名录更新。2020年起,重点针对高校行业开展用水情况调研和指导工作,编制完成《南京市高校节水情况调查研究报告》,有针对性地推进高校节水工作,从而充分发挥好高校节水引领示范的阵地堡垒作用。
近年来,南京市还先后完成26个高校校区“节水型高校评价标准”达标建设,其中,南京大学(仙林校区)、河海大学(江宁校区)节水举措被遴选为全国节水型高校典型案例。
再生水循环利用率23.09%
池水清澈,水草摇曳,鱼儿嬉戏……进入位于江北新材料科技园的博瑞德环境集团污水处理厂,这一场景令人心旷神怡。但很难想象,这一池清水竟是处理后的化工废水。
该园区的另一家重点企业扬子石化,在实施“炼油结构调整项目”时,配套建设7500立方米/天的污水深度处理回用装置,对水厂净一车间部分达标尾水进行深度处理后回用,以确保该项目不新增废水污染物排放。改造完成后,扬子石化厂区污水回用率达60%。
南京合强混凝土有限公司位于溧水区水务集团洪蓝污水处理厂附近,水资源消耗量极大。溧水区水务局帮助企业联系区水务集团,促成双方达成再生水回用项目合作。南京合强混凝土有限公司利用洪蓝污水处理厂再生水生产,每月可减少新水取水量3万立方米,实现了污水处理厂减排增收、企业节水增效的“双赢”。
“用专业化提升水资源利用水平,南京市近年来不断探索创新,循环利用是其中重要创新之一。”南京市水务局水资源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仅2022年,南京市就实施了六合雄州污水处理二厂再生水回用工程、浦口珠江污水处理厂中水厂配套管网二期工程等8个再生水利用项目。截至目前,再生水循环利用率达23.09%。
目标:后年万元GDP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20%
《南京市“十四五”水务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至2025年,水资源供给安全保障更加可靠,全面建成应急备用水源工程,节水型社会建设深入推进,水资源刚性约束全面落实,用水效率进一步提升,水资源区域和行业间配置格局进一步优化。全市年用水总量控制在45.82亿立方米以下,万元GDP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20%,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再生利用率达25%,城镇供水管网漏损率不超过9%,灌溉水利用系数进一步提高。
推动这一系列目标的实现,需要个人、家庭、企业对节水理念的“自觉践行”,更需要制度和政策的推动。近年来,南京市始终用制度化不断加强水资源的刚性约束,通过搭建规划体系、总量效量双控体系以及河湖精准分水体系等,实现有序控制取水需求,并将用水指标落实到每一个流域和行政区。同时,用标准化不断健全水资源的监督管理,包括:全面完成取水工程规范化建设、全面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全面落实水源地标准化建设与管护、全面健全在线监测计量等。通过业务创新、试点创新、载体创新、循环创新等创新行动,用专业化提升水资源利用水平。
截至目前,南京市已建成各类节水型载体2100个,党政机关创成节水型机关比例达100%,节水型学校覆盖率达70%以上,节水型高校比例位居全省前列,节水型社会体系已趋于完善。
让节水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觉,这是对今天的生命负责,也是对未来的生存担当。推动节水优先,高质量发展的南京步履铿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