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洪武 细数明太祖朱元璋治国平天下的历历往事

2023年05月18日 19:16:02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荔枝新闻讯  2023年是明孝陵入选世界文化遗产“明清皇家陵寝”项目20周年,5月18日,恰逢国际博物馆日,南京市博物馆与明孝陵博物馆、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南京城墙博物馆等文博机构共同策划的“洪武时代—明代南京历史文化遗产特展”在南京市博物馆开展。

  本次展览由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南京市博物总馆主办,由中山陵园管理局支持,由南京市博物馆承办。展览结合文献记载,汇集南京地区出土明代早期功臣墓、明故宫遗址、明城墙及历史文献等展品,讲述明初立都南京53年对中华文明的历史影响,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

  1368年,朱元璋登基,定都南京,国号大明,开启洪武时代。这是山河一统的时代,这是皇权至上的时代,这是安民为本的时代。开展当日,我苏网对展览进行了全程直播,主持人梁瑄和策展人胡学捷带领网友参观了展陈的210件(套)文物,透过一件件文物,拨开历史迷雾,还原一个真实的洪武时代。

  进入展览序厅,首先看到一条抽象金龙盘旋而上,配合上方团龙灯箱,体现古代皇权的恢弘大气和洪武时代的威严。

  展览通过三个单元娓娓道来。

  第一单元为平定四方。元朝末年统治黑暗,群雄并起,朱元璋以濠州为根据地,攻取滁州、和州、采石、太平等地。至正十六年(1356),朱元璋攻占集庆路,改名应天府,相继荡平陈友谅、张士诚等地方割据势力。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称帝,定国号为“大明”,定都南京。明王朝建立后,朱元璋集中兵力攻占秦晋、关陇、滇川、辽东地区,基本实现了全国统一。

  在该单元,策展人胡学捷为广大网友讲解了铜火铳。这是一种以铜或铁铸成的管状射击火器,初见于元代,是朱元璋平定四方的制胜武器。胡学捷介绍:“目前存世的洪武年造火铳,有手铳、碗铳两种形制。手铳前有细长的圆筒形铳管,内放石子或铁质弹丸,后接椭圆球状药室,而碗铳的体积、口径都相对较大,铳管更粗,药室明显增大,威力更强。”

  据了解,明初铸造的火铳,铳身大多刻有铭文,铭文内容包括火铳制造年月、制造机构、规格重量、使用部门等,虽然铸造地点各异,但形制、结构基本相同,说明当时各地铜火铳的制造已相当规范化。

  除了火铳的加持,朱元璋自身的谋略也是制胜的关键。在该单元展出的朱元璋行书《大军帖》中,详述了他写信告谕部下妥善处理受降元朝官员,将这些官员举家迁往南京以绝后患的决策。展出的民国影印版《平胡录》《平吴录》,则记录了朱元璋平定张士诚推翻元朝统治的始末。这几件文物反映了朱元璋“先西后东、先南后北”的统一基本方针,先攻打西线强大的陈友谅,后攻打东线弱小的张士诚,以避免自身同时陷入双线作战的困境,足以看出朱元璋卓越的军事战略。

  经过多年艰苦卓绝的征战,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开创了华夏一统的新时代,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展览的第二单元为“开国气象天下初定,百废待兴。朱元璋实行了一系列休养生息的措施,使农业、手工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与此同时,尊孔崇儒,倡导理学,振兴文教,制定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华夏传统文化得到复兴。洪武中期,兴“胡蓝党案”,对淮西功臣展开清洗,废除丞相制,削弱武将兵权,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

  该单元文物展品有反映明初社会生活的金银器组合;反映明代冠服制度带饰佩饰;反映明初律法、文教方面的古籍善本等。在中央集权版块,选取相关墓葬出土文物做集中展示。

  建明之初,朱元璋除了奖励垦荒、移、兴修,还举行了大规模的人口普查和土地丈量。该单元展出了与此相关的黄册与鱼鳞图册,策展人胡学捷介绍:“黄册详列各户人口、田土、房屋,鱼鳞图册记录每块田地的名称、类别、面积、田主姓名,既是政府征收赋税的依据,也是农民土地所有权的根据。”

  面对明初的动荡局势,朱元璋强调治天下者必礼、法并重,他建立各种礼仪制度和道德规范,严格规定官民饮食、服饰、器用规制等,展陈中的玉带板、玉组佩、金束发冠、碧玉簪等就是这一系列措施的见证。

  该单元展出了出土于明朝开国功臣仇成墓的玉带板以及出土于中山王徐达长孙徐钦夫妇墓的玉组佩。在明代,带饰是官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以区分品秩,昭明身份。一品官用玉,二品官用犀牛角,三品官用镂花金,四品官用素金,五品官用镂花银,六、七品官用素银,⼋、九品官用牛角。按明代冠服制度,上述两件饰品均属于明朝一品官员的礼服佩饰。

  玉带板

  玉组佩

  重典治吏也是大明开国阶段朱元璋采取的重要举措,他接连颁布了刑法判例汇编《大诰》《大诰续编》《大诰三编》和《大诰武臣》,统称《大诰》四编。在介绍《大诰》时,胡学捷说道:“为了普法,当时规定若被判刑,家有《大诰》者罪减一等,无则罪加一等;并列入全国各级学校必修课程,科举考试也要从中出题。”

  朱元璋建立的大明,尊孔崇儒,推行科举,恢复汉族礼仪,重塑华夏衣冠,实现统治区域各民族和平共处,奉行睦邻外交政策,全面复兴了中华传统文化。

  第三单元为“洪武遗产呈现洪武一朝的历史延续以及遗留下的文化遗产。建文四年(1402),燕王朱棣通过靖难之变夺取皇位,次年改元永乐。明成祖朱棣在位时期,延续洪武政策,使得天下大治,国家富强,疆域辽阔,威名远播。朱元璋一手缔造的明都南京,是当时世界上最伟大的城市之一。永乐北迁以后,南京仍是十分重要的商业和手工业城市。经济的繁荣促进了文化的发展,明代的南京文风昌炽,在史学、文学、戏剧、绘画等方面都有所发展,形成多元的都市文化,繁盛延续到清代,并影响至今。

  在该单元展出的文物中,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瓷器。出土于宋晟(明初名将)夫人叶氏墓的景德镇白瓷和龙泉窑青釉瓷展示了明代高超的烧制水平。

  明代永乐年间,景德镇御窑在元代卵白釉瓷基础上成功创烧出了新品种,被称为“甜白”,胎体薄如卵壳,白釉温润如玉。彼时白釉瓷作为日用器、随葬品以及祭祀用瓷,被大量烧制,永乐时期的白瓷烧制水平也达到了史上最高水平。

  而这个时期龙泉窑的青釉瓷尽管不及宋元时期的水准,仍不乏精品,胡学捷向网友展示的龙泉窑青釉暗花大盘,盘身施青釉,釉层凝翠莹润。盘心暗刻牡丹纹,内壁一周暗刻缠枝莲纹,刻划线条清晰流畅。

  据了解,明代早期的龙泉窑瓷器在海外地区也有大量出土,这与郑和下西洋的贸易活动有很大关联,足以看出明代国力昌盛、经济繁荣、外贸兴盛。

  除了明代代表性的瓷器,该单元文物还展出有反映明代南京城市建设的建筑构件;反映明代南京城市文化的钱币、玉器、文人书画作品等。如明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的行书副本《解学龙并妻诰身》卷、《解学龙父母诰身》卷,笔意疏朗,气息通畅。又如,由11人完成的《金陵八景图》扇页,是一件诗、书、画合璧的佳作。

  展览尾厅介绍了世界文化遗产——明孝陵,展出了明孝陵申遗文本、世界文化遗产证书。

  南京为明朝都城共计53年,53年是南京发展极为重要的个时期,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特展系统历数明太祖朱元璋治国平天下的往事,自5月18日开幕,将持续至8月27日,欢迎前来观展!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