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8个方面推进社会救助创新实践 江苏18家单位入选试点单位

2023年05月10日 14:04:42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在异地就业的流动人口,遇到重大困难时,本人不知道求助谁,当地政府部门也不了解,没法给予救助……针对这些救助工作的新问题,近日,江苏省民政厅发布《关于确定2023年度社会救助领域创新实践试点单位的通知》,共计18家入选。

  围绕"分层分类临时救助""信息化技术助力社会救助""慈善救助与政府救助有效衔接"等8个主题展开试点,政府部门主动出击,帮助困难居民。

  南京秦淮:立足"现时现地"探索"新市民"救助途径

  2020年,南京市秦淮区社会救助中心工作人员在走访中发现,一对来自徐州、从事保洁工作的老夫妻,独自照顾着孙子和孙女,而孙子在前几个月被诊断出重病。因为儿子、儿媳在意外中相继去世,老两口的照护压力巨大。

  南京市秦淮区民政局社会救助科科长闵佩青介绍:“对这一户的情况,包括对户籍地徐州进行了一个调查,确实老夫妻在当地也是个低保户。我们当时跟街道一起商议,做了1万多元的临时救助金,包括2千多元慈善超市的实物救助。”

  据了解,南京市秦淮区吸引了大量非本地户籍的新业态从业人员,比如:外卖小哥、保洁员、网约车司机等近6万人,占户籍人口的8%,少部分"新市民"因公共突发事件、因病、因灾等因素,陷入临时性生活困难。

  如何破解"新市民"救助中经济状况难以核查、困难程度难以界定、救助标准难以衡量等问题,当地聚焦"分层分类临时救助"先行先试,立足"现时现地"原则,对于支出型困难人群、急难型困难人群、贫困型困难人群、依据诚信承诺 这4类困难群众提供临时救助。

  闵佩青告诉记者:“临时救助就是突出急救性、时效性,本人在不能够提供有效的疾病发票、康复票据等等类似证明的时候,我们就依据本人的诚信承诺制来救助。如果说他本人没有诚信,可能会跟他户籍所在地、向工商部门反映这个情况,也有可能向他就业的单位去反映。”

  秦淮区还创新设置"民政救助保险",用于每年的社会救助工作。仅2022年,就有97人获得救助资金共37万多元。

  此外,秦淮区财政每年设立临时救助预算资金200万元,建立8支慈善冠名基金共400万元,多样化的"救助资金套餐"解决了看病、教育等诸多问题。

  江苏18家单位入选 8个方面推进社会救助创新实践

  除了"分层分类临时救助",南京市江宁区民政局、徐州市泉山区民政局、淮安市清江浦区民政局等18家单位,还将在"信息化技术助力社会救助""慈善救助与政府救助有效衔接探索""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服务"等8个主题展开试点,及时关心帮扶困难群众。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王雪彤 编辑/高若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