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马驰原团队参与发明的“新冠重症分流检测仪软件”通过了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审核,获得国家专利。
据悉,此项专利源于雷达技术,它的信号可以穿透墙壁,监测到墙壁后面病人的心跳、呼吸、说话等细微动作。许多突发疾病被紧急抢救的患者,在发病前生命体征就已经提前发出了潜在信号,由于没有及时得知异常的预警信号,有的人甚至还没到达医院就突发倒地!那么如何能更及时地救治?在患者进入门诊大楼时“隔空”几秒钟内即可迅速获取个人生命体征,对异常人员进行准确快速分诊并提前应对?“悬丝诊脉”雷达技术做到了,仅需10秒钟!
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团队在新冠感染期间面对重症患者数量骤增、新冠医护接触感染、医护人员紧缺,人工采集、记录工作量大等情况下不断探索,如何第一时间快速获取病人呼吸、心率等数值,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为了加速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转化,神经外科团队前往设备研发地实地参观和学术交流,与中国工程院张光义院士、尹奎英首席专家、刘炳奇总师、尹锦荣总师、东南大学武其松教授进行深入的探讨。
通过10秒的测量,监测出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血氧等多项生命体征数据,及时、快速地将相关信息传输至诊疗界面,帮助医生有效判断患者是否为重症患者,来就诊的患者可以在进医院10秒自助完成筛查,既节省了人力,也提高了效率。与此同时,此软件不仅适用于新冠患者的筛查和分流,还可以用于在院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摆脱常规监测手段的导联线束缚,使得医疗服务更加有温度,成为医务人员在医疗救治工作中的“强助攻”。
作为此项专利发明者之一的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主任马驰原表示,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神经外科实现科研院所、高校、医院三者联动,将“悬丝诊脉”雷达技术从军工转向民用,与临床医学相结合,带动护士群体参与科研,提升护理团队的科研能力。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具备更高精度、更高速信号处理能力的雷达技术将会逐步应用到各类患者当中,作为常态化分诊和生命体征监测的新手段,成为医疗“前线”救治患者的好帮手!
(通讯员/王娟 编辑/沐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