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农业农村部公布首批“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名单,全国仅24个,南京市浦口区综合评估得分90分以上,成功上榜,为全市唯一。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村适度规模经营,为农业农村发展增动力、添活力。”
“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工作,就是推进农业科技现代化的有益探索,更是县域创新驱动乡村振兴的新机制。”南京市浦口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从2021年7月成为全国72个共建县之一,到如今入选首批名单,近两年时间,浦口如何利用科技做好农业高质量发展这篇文章?日前,记者走进浦口区的田间地头深入采访。
实施四大工程
聚焦区域优势产业
走进永宁街道联合村,近4000亩的青虾塘星罗棋布,碧波荡漾的水面上不时有鸟儿飞过,塘埂边,智能化设施有条不紊地运转。
永宁青虾养殖基地
可欣家庭农场的负责人蔡超是业内少有的持证“飞行员”,他能操作无人机进行定时、定量、定点投饵及消毒调试工作。“这口塘占地约6亩,以前一个人投喂需要20分钟,无人机不到两分钟就能完成,效率是传统方式的8到10倍,还节省了人工费用。”蔡超介绍。
作为一名“技术控”,蔡超深刻体会到科技为养殖带来的改变:打开“渔业云”APP,就能看到水体溶解氧浓度等数据;随手一点,就能远程控制增氧设备......数据显示,从养殖到销售,从尾水处理到深度加工,目前,永宁联合村已经围绕青虾形成一条较为完整的产业链。“2020年,青虾产值约5500万元,2021年全村青虾产值超过6000万元。未来,我们要朝着亿元村的目标稳步前进。”联合村党总支书记陈海峰说。
汤泉农场无人机正在作业
从“单打独斗”到渐成规模、抱团发展,近年来,永宁青虾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注入科技元素,逐渐突破良种覆盖面不广、现代化水平较低、冷链物流不成熟等“发展瓶颈”。
据了解,为了全面提升青虾产业,浦口区完成130亩核心基地池塘生态化改造,购置投饲无人机、水质在线监测设备,有效解决水质监测自动化程度不高、投饵施药劳动强度大的短板问题,同时与邮政合作开展冷链物流,使青虾储运存活时间由1小时提高到10小时,进一步拓宽销售半径。
科技提振,产业兴旺。一直以来,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浦口注重优化生产模式,向“机器换人”要效益,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我们聚焦优势产业,通过实施四大工程全面提升农业科技现代化水平。”浦口区农业农村局数字乡村专班负责人王婷告诉记者,四大工程包括青虾产业提升工程、王村万亩优质瓜果蔬菜种植技术示范工程、优良食味稻米全产业链绿色技术示范工程和林下种养模式构建关键技术集成示范工程,每个工程成立一个课题组,利用南农大科研成果和技术优势,打造一批核心示范基地,不断拓展共建半径,让科技“奔赴”田间地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院士“把脉问诊”
解决关键技术难题
在星甸街道,“瓜王”胡守兴的名头不小,他种的西甜瓜常在省市各类大小比赛中脱颖而出,他说,这都要感谢背后的“田保姆”——中国工程院院士、来自南京农业大学的沈其荣教授。
沈其荣教授在西甜瓜基地里指导农户生产
走进王村万亩优质瓜果蔬菜种植技术示范工程项目基地,十余座大棚依次排列开。看着眼前绿意盎然、长势喜人的西甜瓜,胡守兴又想起了去年春节后的意外事件,当时,连日的阴雨天导致西甜瓜幼苗长势差,灰霉病非常严重,眼看幼苗将被全部换掉,损失高达十几万,胡守兴就急得睡不好觉。
该项目负责人黄启为教授是沈院士团队中的一员,他在基地了解情况后赶回学校与沈院士商量,组建团队开展取样、检测、分析,对胡守兴的西甜瓜“把脉问诊”。“你说可神奇,就一个多星期,霉点逐渐消失,瓜苗‘起死回生’了!”种瓜十余年的胡守兴感慨,与院士“结对子”,让他从根子上改变了理念:干农业,还是要靠科技!
农场里的瓜走起了“技术流”,林下鸡则“啄出了”致富路。
一盒60枚装的鸡蛋,售价高达200多元,却仍然供不应求,这在万成生态园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作为林下种养模式基地之一,园区在专家指导下引进绿壳蛋鸡新品种,根据林下鸡的不同生长阶段配制饲料,使得林下绿壳蛋鸡售价达到138元/只,草鸡售价达168元/只,取得良好经济效益。
在大米种植方面,则通过降草—减药精准生态控草技术,使田间杂草发生量平均降低了30%以上,田块每亩增产3%,每亩田节本增收达到61元。
南农大科研团队在星甸街道开展技术指导
数据显示,去年以来,浦口与南农攻关团队先后分层分类开展踏查调研30余次,及时精准剖析各基地、合作社、涉农企业运行存在的生产经营问题及技术需求,不仅培育了一批扎根基层一线的“土专家”,还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依靠一批基础条件好的新型经营主体,推进胡守兴家庭农场、可欣家庭农场等展示效果好和带动能力强的4个产业核心基地建设,开展科学试验、技术示范推广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解决产业关键技术难题。
借力共建院校
推动科技产业深度融合
这份评估结果,对于浦口和南农而言,是一次双赢——浦口入选首批“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南农作为对口技术单位,在全国62个对口技术单位中获评单项考核第一。
鸟瞰浦口滁河段
一直以来,科研与生产“两张皮”是阻碍农业科技展翅高飞的痼疾:在技术创新方面,综合技术集成熟化不足;在成果转化方面,供需主体对接不畅;在技术推广方面,县域获取先进技术解决方案相对较难……“开展共建工作就是破解‘两张皮’的重要抓手。”浦口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慧星说。
南京农业大学
2021年11月,浦口与南农携手共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沈其荣院士被聘为共建工作专家组组长。“很快,南农就建立了全覆盖产业链专班对接工作机制。”王婷说,南农面向全校发布“揭榜挂帅”科技需求榜单,遴选组建4支首席负责制的跨领域、多学科交叉互补联合攻关团队和1支模式构建服务团队,每支团队均由教授牵头,成员5到10人不等,形成以学科链服务对接产业链模式,促进优势学科与特色产业相融合。
校地共建,产教融合。在此过程中,浦口通过搭建稳定合作平台,创建协同共赢机制,充分发挥南农大学科齐全、人才众多、成果丰硕的优势,精准对接全区农业农村发展需求,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开展科学试验、技术示范推广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解决产业关键技术难题,加快科技与产业、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
(来源: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