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提升城市品质和能级 徐州高质量构建“地下空间”

2023年04月16日 11:12:15 | 来源:徐州日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地下35米处,地铁1号线、2号线穿梭而过;地上266米高的徐州苏宁广场内,第四届江苏省地下空间学术大会正在举行。4月14日—15日,来自全国各地的业内大咖齐聚彭城,在城市更新和“双碳”背景下,共同探讨安全、绿色、集约、高效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的关键问题与科技难题,交流地下空间工程的成功经验及新技术、新工艺,共同推动地下空间的发展。

  会议举行了《江苏省地下空间发展报告2022》《徐州市地下空间发展报告2022》发布仪式,颁发了2022年度江苏省地下空间学会科学技术奖及江苏省地下空间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徐州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专项规划》《彭城广场城下城遗址保护与展示项目》荣膺科学技术一等奖。

  解决“城市病”

  框定中心城区开发总量

  地下空间是一道“看不见”的风景。每到周末,徐州市中心都会汇聚几万人口,但走在大街上却感受不到人潮拥挤。时尚大道、金鹰上街、城下城遗址博物馆都有市民在消费、休闲。

  城市越发达,地下空间利用规模就越大。以往,徐州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以人防地下室和隧道、地下仓库等为主。2000年以后,随着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城镇人口规模迅速扩张,地下空间发展迎来了快速发展期,开发类型越来越多样化,出现了地下商业、地下停车场、过街通道等新的利用形式,时尚大道的建成就是一个成功范例。

  随着轨道交通的开建,最近十年徐州地下空间建设数量进入高速增长阶段,轨道交通的建设也带动了站点周边地下空间建设。

  “随着徐州轨道交通第一期建设规划的3条线路陆续开通,徐州地铁已逐步形成了东西纵横、南北相接的网络化运营格局,运营里程64.09公里,运营车站54座。”徐州地铁集团董事长朱明勇在会上表示,未来5年,徐州地铁还将开通4条线路,形成长达145公里的轨道交通。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周宣东介绍,目前,徐州市区范围内已建成轨道交通、隧道、人防、综合管廊、地下停车、地下综合体等多种类型地下空间3000余万平方米,整体规模位居全省前列。

  徐州总面积11765平方公里、居江苏省第二位,户籍人口超千万、居江苏省第一位。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伴随着土地资源短缺、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挑战,这些“城市病”给市民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影响人们的幸福感。合理科学地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是解决“城市病”、缓解城市超负荷运行的一剂良药,徐州市在编制《徐州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过程中,全盘摸清了城区3000万平方米的地下底数,框定了至2035年中心城区5700万平方米的地下开发总量,人均面积位居全国前列。

  绘制“一张蓝图”,保护生态环境和历史文脉

  地下空间是宝贵的、有限的、不可逆的资源,必须先规划后建设,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和统一管理才能达到最大的效益。《规划》立足徐州城市山灵水秀、区域中心、五省通衢、魅力名城的优势,定策略、优格局,绘制“一张蓝图”。

  保生态、抓管控,向下践行高水平生态保护转型,指引地下空间系统化有序建设,是《规划》的核心任务之一。生态红线与自然保护地、特别用途区、其他地表水体都列入自然保护范畴。将“生态保护、城市安全指标和碳中和贡献率”作为生态安全的核心指标,明确提出“利用采空区、塌陷区封存二氧化碳助力有经济效益的节能减排”。

  沛县原三河尖煤矿,历经31年开采留下了大体量地下空间。去年9月,沛县“三河尖煤矿特殊空间资源综合评价及协同开发利用实施方案”通过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审查,意味着三河尖煤矿将成为省内首个关闭煤矿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和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相结合的矿地融合试点项目。已经关停3年多的三河尖煤矿,地下薄煤层、未开采煤层和采空区等特殊空间将用来储存二氧化碳。

  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实现绿色发展;保护好历史文脉,才能彰显历史文化名城的吸引力。《规划》构建了徐州历史文化保护区地下空间“3+2”文保体系,划分慎建区、限建区和适建区,制定了开发控制内容和开发引导内容两类限制内容。

  “徐州的地下空间也充满了历史文化魅力!”参加学术大会的专家们参观了徐州城下城遗址博物馆,对汉代至明代“城下城、街下街、井下井”的城叠城奇观连连惊叹。

  对于已经开发的地下空间,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徐州市人防办2020年度“十大工程”中,对卧牛山、子房山、户部山等老旧坑道进行改造,如今,经过加固改造的卧牛山人防坑道变身云龙湖实验室,成为徐州重点打造的深地科学与工程创新高地和成果转化基地。下一步,徐州将根据条件有计划地逐步将剩余的老旧坑道进行产业化利用。

  更集约更绿色,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徐州新实践

  目前,徐州地下空间总体来说功能利用仍然较为单一,主要为地下停车、人防工程及轨道车站和区间段,轨道交通与周边地下空间融合不足。《规划》以轨道引领地下开发,建设高质量综合统筹地下网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还会同市水务、住建等部门编制完成了《徐州市中心城区管线综合专项规划》《徐州市中心城区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徐州市城市雨污分流专项规划》等相关规划,对徐州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统筹发展提出了原则性指导性的意见。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城建处副处长张海达在学术大会上表示,地下空间规划利用是一项久久为功的长期工程,江苏将向着更安全、更综合、更集约、更智慧、更绿色的方向,细化政策举措,进一步优化存量、提升品质、完善结构,走内涵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之路,构建“透明地下江苏”。

  未来徐州的地下空间会是什么样?以新城区为例,将配建地下商业街、停车、商业设施、文化设施、轨道站厅、过街人行通道等。“在金融集聚区规划中,要求地下空间全部连通,商业、办公板块之间均可通过地下解决出行问题。”周宣东表示,在城市更新背景下,地下空间的价值越来越受重视,也为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供了有力支撑。

  结合城市规划,徐州地铁集团将在沿线展开36处站乘开发项目,其中一半以上在地下。市中心彭城广场将打造地下慢行系统,与周边社区、商业、企事业单位互联互通,设置约18个出入口。朱明勇介绍,根据国家批准的徐州地铁两期规划,徐州将形成360万平方米的地铁地下空间,下一步将贯彻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联合设计、勘察等单位,通过地铁将徐州的地下空间连片成网,将地下空间开发好、利用好。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蓬勃发展,将为城市低碳、绿色、韧性、可持续化发展提供新思路,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徐州新实践贡献力量。

  (来源:徐州日报)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