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孔德淇
(作者孔德淇,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将摄像头安装在医院产房内,从孩子出生起开始拍摄“微电影”?日前,湖北黄冈的孕妈邓女士反映,她在当地医院产检时,被一家公司的工作人员推销了一项“新生儿出生微电影”服务。邓女士担心摄像头可能会拍到产妇的隐私,存在隐私泄露风险。
图为公众号中的项目介绍和微电影截图
据报道,该公司在其微信公众号上,宣称已进驻50多家医院的产科,覆盖湖北、河南、江苏等地,并在每一篇宣传文章中详细介绍了合作的医院和项目情况,还会放出一段新生儿剪脐带的护理过程。
现实中,很多家长感慨时光飞逝,日常的生活记录跟不上孩子的成长速度,希望尽可能多保存一些珍贵画面。一些人认为,通过拍摄“微电影”的方式,可以捕捉孩子出生后的每一个瞬间,留下一份独一无二的回忆。但这种做法确实存在一些风险和隐患。
首先,产房是一个高度私密的场域,这里需要最大限度地保护孕妇和家属的隐私。而安装摄像头不可避免会对个人隐私造成侵犯,同时可能会增加产妇生产时的压力和不安全感。纵然商家承诺不会摄录分娩画面、成片,但所有资料都是商家进行处理,原始视频材料怎么处理、是否有其他视频剪辑公司合作等均不明确,且医院并不承担监管责任。倘若仅靠经营者自律,产妇和婴儿的隐私仍存安全风险。此外,孩子刚出生时,母婴双方的免疫系统和抵抗力都很脆弱,需要专业的照顾和保护,而摄像头的安装可能会干扰医护人员的工作,对母婴的健康造成威胁。因此,在考虑安装摄像头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孕妇和家属的权益和隐私,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
比如,在摄像头安装前,应明确告知产妇和家属摄像头的用途和范围,让他们能够充分了解并同意这种做法;摄像头的拍摄范围应该限定在合理区域,而不能扩展到私人空间,以避免个人隐私受到侵犯。同时,私营企业和医院也应加强对摄像头的管理和监管,确保摄像头的使用符合法律法规和道德标准,避免对孕妇和新生儿造成侵权。
其次,这种做法也存在过度商业化之嫌。将孩子的出生过程拍成“微电影”,以商业运作模式进行营销和推广,可能会让人感到不适与违和。产房是一个神圣而私密的空间,这门新生儿录像生意将产妇和孩子的隐私暴露在风险之中,无论是他们的权利还是尊严,都缺乏应有的尊重。事实上,家长可以通过写日记、拍照片、生活化录像等其他方式记录孩子的成长,而不是只局限于从产房出来那一刻的新生儿录像,从而更好地保护孩子和家庭的权益。
私营企业和医院都是市场经济的主体,需要以一定的方式获得收益和利润,以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这一点无可非议。但必须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道德标准、尊重孕妇和新生儿权益的前提下进行。以记录孩子出生为噱头,推出“微电影”付费项目,看似有一定的市场需求,实则是从经济利益角度考量,在获利的同时忽视了人们的隐私权和安全问题,有悖于应有的职业道德和医疗伦理。
除非有特殊需要,不得在产房护理区、普通病房擅自安装摄像头,这既是医患双方的共识,也是众多医院的规定。但为何那么多医院都有这项“服务”?有相关企业坦言,这一项目不需要经过当地卫健委和市场监管局批准、管理,只需要搞定院长、或者医院能拍板的人,就可以进去安装设备。这背后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猫腻,是否存在不正当利益输送,亟待有关部门明察,给关心此事的公众一个交代。
我们呼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和管理,确保这些摄像头的使用符合法律法规和道德标准,从而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同时,我们也希望私营企业和医院能够在商业化行为和保护孕妇与新生儿权益之间找到平衡点,避免侵犯个人隐私和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