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式高质量发展“新三十六计”·共富计|从一个小渔村到千亿级经济“航母”的“富民密码”

2023年04月07日 15:43:33 | 来源:交汇点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编者按: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3月13日,李强总理在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表示,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下去调研看到的全是办法,高手在民间。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江苏在高质量发展中积累了哪些好经验?解决了哪些新问题?日前,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启动《“苏”式高质量发展“新三十六计”》全媒体采访行动。记者践行“四力”,深入全省36个基层观察点调查研究、走访问计,全面展示江苏在高质量发展中继续走在前列的生动实践。

  

  从一个江南小渔村到千亿级经济“航母”,无锡江阴长江村书写了一部时代的“传奇”。长江村“蝶变”背后隐藏着一部怎样的乡村振兴奋斗史?其巨大的成功,为强村富民和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实践带来了怎样的启示?近日,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来到位于无锡江阴市夏港街道的长江村进行蹲点调研,探寻长江村共同富裕路上的幸福密码。

  聚焦·课题:

  “富民,是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

  走进长江村,村口矗立着一块宽约30米、高约15米的白色大理石牌坊,牌坊上“中国长江村”五个金色大字赫然入目,牌坊下,长江路这条村主干道一直向江边延伸,主干道两旁,连亘着一排排红顶白墙的气派别墅。路的尽头,一台台红色吊机在沿江港口正忙碌地工作着。

长江村村口牌坊

  长江村村口牌坊

  与传统意义上田连阡陌的乡村画卷不同,繁荣富裕又十足现代化,是长江村呈现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置身其中,很难想象如今这个年营收超千亿元、“家家住别墅,人人享股份,户户有存款”的村落,在上世纪70年代,还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渔村。穷则思变。据长江村村委委员李虎介绍,为了让村民过上好日子,1971年,长江村老书记李良宝怀揣着村民们凑出的700元经费,和几位农民一起创办了两座砖窑厂,积聚起长江村发展的“第一桶金”。“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如果问长江村50多年的发展秘诀,这句话肯定是其中之一。”

  村集体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在全国人大代表、长江村党委书记、江苏新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洪耀看来,“富民,是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

  如今,长江村打造了囊括冶金制造、港口物流、船舶工业、高端房产和金融投资等多个产业在内的千亿级经济“航母”。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中国幸福村、全国文明村、中国经济十强村、全国十佳小康村,村办企业连续多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走出了一条以现代经济为特征的高端产业发展之路,也为实现共同富裕积累了厚实的“家底”。

长江村港口码头

  长江村港口码头

  站在长江村港口码头,新长江集团长宏系统董事长助理金静君豪情满怀:“我们就是从这里开始,立足长江,走向海洋。”

  行动·效应:

  从一栋栋别墅到一张张笑脸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在“产业强村”的发展道路上,长江村始终坚持把“务必发展好经济,务必发展好民生”作为指导原则,积极打造“幸福长江”民生常态,村民的“幸福礼包”也愈发充实。

长江村别墅区

  长江村别墅区

  幸福,体现在居住上。调研中,记者了解到,从1995年起,长江村投资4个多亿元建设的818幢别墅免费送给每户村民,在江阴市率先实现了居住集中化、村容整洁化、饮水清洁化、垃圾袋装化、管理队伍化。

  幸福,体现在生活中。“在推进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长江村坚持产业强村,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依托村级经济实体——江苏新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带领村民稳步迈向共同富裕。如今的长江村,村民收入来源多元,年人均收入突破10万元;实现保障全覆盖,消除‘零就业’家庭,99%的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建成长江国际会展中心、健身广场、老年活动室等公共文化场所;全村绿化覆盖率达45%以上……长江村的共同富裕梦不断变为现实。”调研中,李洪耀这样说道。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在田国生老人家中调研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在田国生老人家中调研

  幸福,体现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中。77岁的村民田国生掰着指头给记者算了一笔福利账:每年爱心基金、尊老金、婚嫁金、生育金、抚恤金、奖学金、助学金、旅游金“八金”同享,村里还免费送健康、送保障、送文化,定期旅游、免费体检更是一个不落——说这些的同时,老人的幸福感溢于言表。

  在整个调研期间,记者见到最多的,除了气派、整洁的现代化村庄,就是村民们那一张张洋溢着幸福的笑脸,和说不完的心里话。

  调研中,李洪耀还告诉记者,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他带去了“设立国家级共富基金”的建议,希望全社会一起寻找共富“金钥匙”。2021年,长江村捐资500万元参与江阴设立的全国县域首个“乡村振兴·共富基金”,两年多下来通过项目化运作、精准化投放、造血式帮扶,成效明显。

  调研·问计:

  村集体经济先行,打造共富样板

  长江村为什么能够在推进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走得又快又稳?调研期间,李洪耀为记者全面解码:

  一是发展村集体经济,打造乡村振兴样板。长江村历经五次大跨越,不断创新发展乡镇企业,实现村富民强。

  二是打造特色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在推进传统产业升级的同时,长江村持续创新打造“五个系统、六大行业”的特色产业体系,创造了高质量发展的奇迹。

  三是共享经济发展红利,织密民生保障网。村民共享“老三送”“新三送”“新八金”,成为共同富裕路上的“最大赢家”。

  四是党建引领经济发展,用奋斗书写共同富裕的新答卷。长江村“三块牌子,一套班子”,在“三个法宝”(老书记思想、长江人精神、长江人品德)的指引下,党建引领一切发展。

  五是建立循环经济产业链,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长江实业集团深耕实体经济,建立起全流程循环经济产业链,不断补链、延链、强链,打造百年共富发展大业。

  谈及长江村和新长江集团的未来发展,李洪耀充满信心与斗志。“要用好现有的产业和港口码头优势,紧抓时代发展机遇,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强化循环经济产业链,做优、做精、做强实体产业,以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另外,一手抓转型升级,一手抓富民惠民,以‘乘风破浪’之勇,以‘破釜沉舟’之心,在推进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探路先行。”

  建言·启示:

  共同富裕重在富民惠民

  苏南地区是江苏发展基础最好、开放程度最高、要素配置最具效率的地区,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也是民生保障的“风向标”。共同富裕的探索中,也是苏南地区先行先试。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陈爱蓓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江阴、宜兴、昆山等地都是共同富裕先行先试的样板和标杆。

  她认为,从长江村的发展来看,要实现共同富裕,经济强是基础。同时,企业富带动村民富,苏南模式在体制保障上有自身的优势。苏南模式发端于农村,走的是以集体经济为主的发展道路,这是苏南干部群众共同创造的富民之路。本世纪初,虽然苏南乡镇企业纷纷进行股份制和民营化改造,形成了各种所有制形式协同发展的“新苏南模式”,但集体经济的主导地位并没有改变,村民有工资性收入和股金分红两大收入,摆脱了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传统收入结构,形成为“以农促工、以工哺农”的良性收入结构。

  陈爱蓓建言,共同富裕重在发展惠民,要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长江村的“送八金”等多项福利举措,既是村民幸福生活的展示,也是改革开放后“新苏南模式”“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一个缩影。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