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评】人民币国际化再破局,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势在必行

2023年04月07日 14:36:42 | 来源:中国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中国网评论员 乐水

  近期,人民币国际化“再下一城”。3月29日,巴西政府表示,已与中国达成协议,不再使用美元作为中间货币,而是以本币开展贸易结算。这意味着中国与巴西在未来可以绕过美元,直接用人民币兑换雷亚尔进行大规模贸易和金融交易。这也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的破局时刻正在临近。

  中国是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而巴西则是拉丁美洲最大的经济体。据中国海关统计,2022年,中巴双边贸易额为1714.9亿美元,同比增长4.9%,连续5年突破1000亿美元,中国也连续14年成为巴西最大贸易伙伴。但是美元结算却成为中巴贸易快速发展过程中“成长的烦恼”。由于所有美元结算都需要经过CHIPS(纽约清算所银行同业支付系统),高额的转账费用、美元汇率变动的风险、二次换汇到账时间的延迟等因素,都在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贸易成本。而使用本币结算必将推动中巴贸易再上层楼,并为人民币国际化按下“加速键”。

  巴西央行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年底,人民币已经取代欧元成为巴西外汇储备中第二重要的货币。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不断攀升已经不是新鲜事。早在201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就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与美元、欧元、日元、英镑一起成为IMF的180多个成员国的官方使用货币。2022年,IMF又将人民币在SDR中的权重由10.92%上调至12.28%,进一步提高了人民币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

  其实,中国与巴西达成本币结算协议只是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的“大动作”之一。就在3月28日,中海油与法国道达尔公司在上海用人民币完成了液化天然气交易。这也是中国首次在油气能源领域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结算。长期以来,石油美元体系被视为美元霸权的象征,而此举对于美元霸权的挑战意味不言而喻。事实上,这并非中国挑战美元霸权的“第一枪”。中国在2016年就与俄罗斯达成了使用人民币结算部分原油贸易的协议;2017年,委内瑞拉宣布本国石油采用人民币计价;2022年7月,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公司首次使用人民币结算与中国的铁矿石贸易;今年2月,伊拉克央行也宣布允许使用人民结算对华贸易。如今,在上合组织、欧佩克等国际组织中,共有29个国家已经同意使用人民币结算。

  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明显加快。根据中国央行最新公布的数据,2022年,跨境人民币收付总额达42万亿元,比2017年增长3.4倍。人民币已经是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和第五大国际储备货币。人民币外汇交易在全球市场份额增至7%,成为近三年来市场份额上升最快的货币。

  人民币的市场份额上升只是全球各国“去美元化”的冰山一角。自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美联储先“放水”后加息的窒息操作,令美元指数的波动性明显加剧,以美元定价的全球大宗商品价格频频经历过山车行情。尤其是乌克兰危机爆发之后,美西方国家公然将俄罗斯剔除出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系统,甚至禁止俄罗斯在国际结算中使用美元。这一系列疯狂的制裁措施,让全世界看到了美元霸权的横行无忌,同时也提醒各国依赖美元所隐含的巨大风险。

  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敏锐观察到,美元作为国际本位货币与其国际清偿能力之间具有不可调和的矛盾。简言之,美国为了让美元在全世界流通,必须不停增加美元的供给量并常年保持贸易逆差。美元的流动性泛滥又必然对美元构成贬值压力,进而动摇国际社会对美元的信心。美国前财政部长康纳利就曾留下名言:“美元是我们的货币,但却是你们的麻烦。”

  国际货币体系的多元化势在必行。继多国同意使用人民币结算之后,印度、东盟、阿根廷等国家和国际组织近期也纷纷商讨放弃美元,改用本币结算。与此同时,减持美债也渐在全世界蔚然成风。美联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海外投资者累计减持美债4259亿美元,其中,中国和日本分别大幅减持1732亿美元、2245亿美元。今年1月,中国再度减持77亿美元至8594亿美元,创下2009年5月以来最低点。

  人民币国际化的快速推进,正为建立更加稳定、公平、多元的国际货币体系贡献自身独特的力量。前方的道路依然漫长,但破局点已经临近。我们相信,人民币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的那一天将不再遥远。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