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新人挑大梁,创新讲述雨花英烈故事

2023年03月28日 09:21:10 | 来源:南京日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现代越剧《妈妈》亮相紫金文化艺术节小剧场。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董家训 摄

现代越剧《妈妈》亮相紫金文化艺术节小剧场。记者 董家训 摄

  雨花英烈孙津川和母亲的故事,搬上了越剧舞台。近日,南京市越剧团原创现代越剧《妈妈》,亮相紫金文化艺术节小剧场单元(第二届)。这部红色题材文艺作品,感人至深,直击观众内心。孙津川的侄女孙以智也观看了演出,她含着热泪表示:“很感动,让我回想起70多年前,1949年4月22日晚上,南京解放前夕,第一次听奶奶告诉我们大伯孙津川的故事。”

  越剧舞台讲述雨花英烈故事,“小叙事”作品散发史诗气质

  越剧《妈妈》的主角是一位目不识丁的母亲陈方氏,她的儿子陈明川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受党组织派遣,担任中共南京市委书记。1928年的一天,陈方氏被接到南京。一下火车,她就得知孙子不幸夭折,儿媳受刺激疯癫,儿子遭叛徒出卖被捕入狱。深明大义的陈妈妈,忍痛阻止了工友们准备组织劫狱的行动。她在敌人威逼利诱面前正气凛然;她在狱中与爱子分梨诀别;她在儿子被枪杀后,奔赴雨花台悲愤殓尸……一棵梨树一座坟,陈妈妈苦度光阴20年,迎来了南京的解放,在雨花台烈士陵园,与儿子“神聚”。

  该剧出品人、南京市越剧团团长杨庆锦表示,作为新时代的文艺团体,从红色基因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不断实现红色文艺作品的创新发展,发挥红色文艺作品铸魂育人作用,是必须认真思考和付诸行动的命题。

  红色题材文艺作品如何做到真实可信、动人好看?《妈妈》把戏集中在一位母亲身上,用生活化、情景化的叙事拉近距离,用饱含感情的细节、悬念打动观众,让这位可亲可敬的母亲形象血肉丰满、真实可信。“我们在描写英雄时往往会采用宏大叙事,这次我想尝试用日常叙事的视角来表现。”该剧编剧、总导演柏昱说。

  专家和观众纷纷表示,通过“失璋悲情”“制止劫狱”“分梨分离”“落木归家”等情节铺排和细节刻画的日常叙事,让这部“小叙事”的小作品散发出史诗气质。孙以智告诉记者:“用传统戏曲的形式来讲述烈士事迹,我认为是一种很新鲜、很好的方式。”

  梅花奖得主李晓旭首次当导演,18岁越剧新人演活“英雄母亲”

  《妈妈》的演员班底是一群豆蔻年华的年轻女孩,她们都是市越剧团的新进学员。“我们这部戏最大的创新就是大胆起用年轻人,让年轻演员挑大梁。”该剧导演、南京市越剧团副团长李晓旭说。这也是这位梅花奖得主首次担任导演。从演员到导演,是挑战,也是学习提升的机会。

  为了让年轻演员进入角色,市越剧团组织她们集体观看了大量相关作品,并专门去雨花台烈士陵园缅怀先烈。

  陈明川的扮演者丁沛孜年仅18岁,她说:“通过排这个戏,我真切地感受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能扮演为革命胜利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烈士,是我的荣幸,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觉得自己内心丰沛了许多,也成熟了许多。”刚刚过完18岁生日的李思逸,在剧中扮演陈明川的母亲陈妈妈,难度和挑战是巨大的。在导演和老师的帮助下,她从回顾思考自己母女关系、日常交流入手,进行换位思考,体验揣摩,找到天下母亲的共性和陈妈妈的个性。“最深重的苦难和最悲惨的不幸中,一位母亲最朴素的深明大义和最平常的坚韧刚强”,这个人物基调,让她演“像”也演“对”了剧中的妈妈。

  李晓旭告诉记者,通过这次排演,年轻演员们心智更加成熟、情感更加丰富、思想更加进步,好几位演员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成为入党积极分子。

  越剧融入“打戏”文武兼备,“交响化”音乐焕发时代新意

  越剧素以温婉灵秀著称,在表现方式上以唱、念、做为主。鉴于题材的特殊性,现代越剧《妈妈》融入了“打”的元素,这种文武兼备的样式,在传统越剧中是比较少见。为此,剧组特别邀请了著名京剧武生杨千里担任形体指导,使剧目呈现出不一样的质地和看点。

  作为一部红色题材的现代小剧场越剧,《妈妈》以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念为出发点,进行音乐创新,使传统的越剧音乐焕发时代新意,又彰显传统文化的魅力。该剧的唱腔设计和作曲由市越剧团资深作曲杨晓海担任;配器则由青年作曲家潘雪婷担任。这样的新老组合音乐创作,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使该剧的音乐呈现出独特的个性。

  此外,越剧音乐“交响化”的有效实践,也为这部剧增光添彩。这次乐队中除了传统的丝竹鼓板,还加入了单簧管、大提琴、低音提琴和电子合成器,形成中西混编的乐队。

  (来源:南京日报)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