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获国务院批复, “绿色发展”多规合一的创新实践迈出重要一步。把握生态限度,在进一步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转化通道的过程中,“示范区”创新的本义,就是要将生态守护的巨大张力转变为竞争力发展力。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先手棋和突破口,生态绿色“示范区”,今年往哪走、怎么走?
上周,上海市党政代表团在江苏考察,在共商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时,强调共同发力,加快谋划推进一批标志性的重大项目、重大工程。江苏则特别提到一个词,“合力耕种”,要让这块“改革试验田”为新时代鱼米之乡多出新经验。“合力”,意在高效创新、协同增强;“耕种”则突出入地入细。示范区的新一轮探索实践有望在机制体制上取得突破。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由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构成的这块“先行区、试验田”,成立三年多来,坚持制度创新和项目建设双轮驱动,截至目前已推出112项制度创新成果,38项面向全国复制推广,推进108个重点项目,总投资5630多亿元,带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度高,是“示范区”三年“试验成果”给人的最大感受,要合力往下“种”多结“果”,首先要争取更多生态协同的制度性创新型做法,提亮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成色。示范区的生态资源非常丰富,以这些生态资源为平台载体,加强太湖、湿地、河流、大气、土壤的联动保护,从而将资源禀赋一步步培育成发展特色。吴江正在实施全域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嘉善的高新技术企业数实现两年翻番,创新指数列浙江第5。通过推进生产生活绿色低碳转型,探索将生态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优势。
“试验田”基底为绿,能够迸发合力,关键在于以生态为发展纽带,加快示范区产业“绿色”转型,联动打造科创高地。青浦目前正全力聚焦大数字、大健康、大商贸来发展现代产业体系,落地高质量项目113个,智慧物流年均增长超20%,绿色发展增势明显。在示范区总体建设框架下,充分发挥战略机遇优势的关键,在于探索汇聚各类资源的新方法新路径。发挥示范区内一批国家级创新中心等重大载体平台作用,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培育更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让发展的质量更高、成色更足。
“试验田”落点在幸福感、获得感,持续打造高品质的宜居宜业空间,既是“合力所向”也是“精进之核”。“十四五”期间,示范区内的吴江有3条高铁(城际)、4条地铁、3条隧道,以及苏州南站、盛泽站两个枢纽门户在建设,“北融主城、东接上海、西拥太湖、南联浙江”的区域格局加速构建;嘉善则推动示范区三批共建共享公共服务项目落地建设,引进华师大、上海大学、浙师大等7所名校建设了12所嘉善附属实验学校。“布产业、聚人气、出形象”,不断整合用好示范区历史人文、特色田园、美丽湖泊、滨水空间等得天独厚资源,加快建设实事工程、民心工程,也是厚植生态促进一体化发展的潜力。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只有越来越多的风景入眼、共识入心,“绿色发展”的新空间才能稳稳打开。
(渭塘镇 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