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论 | 清明祭扫“重形”不如“重情”

2023年03月24日 17:02:08 | 来源:相城区融媒体中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千百年来,清明节一直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人们通过扫墓祭祀来缅怀先人、慎终追远,蕴含了厚重的传统文化内涵。

  每年清明节,人们都会带着香烛纸钱前往墓地陵园祭奠逝去的亲人。然而,在绿色低碳环保发展理念早已深入人心的今天,传统的祭祀方式引发的安全和环境等问题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而文明祭扫正在逐渐被更多人接受,清明节也正在由“重形”向“重情”转变。

  绿色环保,营造清新之节。从古至今,中国人都在“烟雾缭绕”中寄托对过往亲人的哀思,认为袅袅的香烟能够成为连接我们与先人关系的纽带。然而,按照传统的方式去祭拜先人,往往要焚烧大量的香烛、纸钱等各种祭品,这些祭品无论是在制作还是燃烧过程中,都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燃烧后产生的残渣和纸灰不仅难以清理,燃烧导致的大量烟尘同时也污染环境。更有甚者,一旦有所疏漏,未燃尽的残渣和纸灰引发火灾的危险系数也随之增加。唯有改变传统祭拜方式,少烧、不烧祭品,才能让清明节更加清朗清新。

  开拓创新,拓宽祭扫形式。疫情期间,苏州市开启“苏城云祭扫”线上预约通道,鼓励市民分时、错峰祭扫,各区、街道、社区举行集中祭扫,不同的形式也能有同样的情感表达。对远离故土,身在异乡的游子,遥望故乡,在心中默默祈祷,鞠上深深一躬。或者为逝去的亲人在网上献上几束鲜花,点上几支蜡烛。以亲人的名义进行一些慈善活动,只要内心虔诚,就是寄托思念最好的方式。

  移风易俗,倡导文明祭扫。作为当代青年,要自觉转变观念,主动远离陋习,引领文明新风。今年是疫情放开后的第一个清明节,不妨将追思缅怀逝者与弘扬优良家教家风有机结合起来,来到亲人的墓碑前,放置一些祭品和鲜花,对着墓碑鞠躬行礼。无论形式如何变化,清明节本身的精神内涵不会改变。这种用鲜花替代纸钱、用思念替代香烛等方式,既是扎实开展移风易俗的体现,也是确保清明期间文明有序的必要之举。

  时代在进步和发展,在弘扬传统节日的基础上,传统的过节方式也并非一成不变。摒弃传统陋习,弘扬移风易俗,让文明与你我同行,如此才是真正的“清明”。

  (黄桥街道  汤思晨)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