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进村“上班”,乡村也是大舞台|荔枝时评

2023年03月23日 14:59:53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杨鑫宇

  (作者杨鑫宇,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知名评论员;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1997年出生的张桂芳今年26岁,毕业于天津农学院。和大多数年纪相近、学历相仿的同龄人相比,这名95后女孩既没有做一名都市白领,也没有考公考编,而是于2020年末回到老家河南省鹤壁市山城区石林镇三家村,参选当上了村支书,至今已任职两年有余。

  有人觉得,大学生回老家去当村干部,有浪费人才之嫌;也有人怀疑,村支书怎么说也是个领导,这么年轻会不会干不好?对于这一选择,张桂芳遭遇过挫折,但从来不曾后悔,而是觉得“留下来很值”。作为村支书,张桂芳带领村子修路、清理河道、修建公共设施等,做了不少实事,与此同时,她也灵活运用自己的创新能力,将三家村打造为“彩虹村”吸引游客,并于近期做起了短视频,几天便增粉20余万。

  这些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果,加上张桂芳个人身份与村支书职务的反差感,让她和三家村一举“出圈”,收获无数好评。这不仅是一个年轻人的励志故事,也让人们看到:在乡村振兴事业中,优秀的年轻人大有可为、拥有广阔的舞台与空间。青年人才的回流,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乡村环境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又能给年轻人更强的归属感。这两种效应互相促进,构成了乡村振兴的良性循环。我们有理由相信,在青年人才的助力之下,越来越多的乡村地区都能谱出发展的新篇。

  过去,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村干部的形象似乎总是脸上长着皱纹,谈吐充满乡土气息的中年人。那些从村子里走出去的高学历青年人才,就像离巢的凤凰,一去便不再归来。因此,由基层选举的村支书、村委会主任,往往只能从留在村子里的中老年人、或者“走不出去”的年轻人中选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乡村的发展机会都远少于城市,以至于乡村的社会面貌常常是静态的甚至凋敝的。但是,随着中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振兴乡村、补足短板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增长也逐渐“外溢”到乡村领域,给乡村带来了新的机遇。需要机会的年轻人与需要人才的乡村一拍即合,这正是新时代背景下的“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近年来,随着步入社会的高校毕业生越来越多,很多年轻人受困于激烈竞争造成的“内卷”之中,希望找到更能尽情挥洒个人情怀的领域;也有人厌倦了“钢筋混凝土丛林”里的城市生活,想要让生活节奏慢下来,多呼吸呼吸新鲜空气。每当想到这些,很多年轻人或许只会叹一口气,觉得这是遥不可及的白日梦。然而,那些打破思维定式的年轻人,把目光投向和过去大为不同的乡村,已经站上属于自己的青春舞台,找寻人生的答案。

  不只是张桂芳,选择投身乡村建设的年轻人还有很多。四川省凉山州布拖县的阿布洛哈村,村支书吉列子日同样是一名95后还是村里走出的第一名大学生。在新疆农村从事户外直播工作,因背景太美被网友称为“背景太假哥”的刘元杰,也是一名95后小伙。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既有担任村干部、带领乡亲们共同搞建设的“领头羊”,也有带着专业技能返乡创业的“实干家”,还有从事乡村振兴研究、农林渔牧技术研发工作的“学术派”。不同的年轻人有不同的特长、偏好、职业发展规划,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参与乡村振兴这项了不起的事业,把自己的家乡建设得更美好,也为自己的人生探寻新的可能。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