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落实好包括学生体质评估在内的日常健康管理,校园急救教育才能得以加强,从而避免发生意外悲剧。
▲初三学生被罚站后倒地去世。视频监控截图
3月17日,一则“初三学生罚站倒地去世”的话题登上热搜榜单,引发全网关注。
据上游新闻、红星新闻等媒体报道,3月12日上午,该初三学生魏某某被任课老师罚站,大约20分钟后突然昏厥倒地。事发后,任课老师并未做出任何抢救措施,直到班内同学叫来班主任并叫了救护车。最终,该生因抢救无效去世。家属质疑,由于老师未能及时叫救护车,致其错过最佳抢救时间而去世。
对这场令人痛心的意外悲剧,有网友质疑,老师为什么没能及时抢救,认为老师应该重视急救培训。目前,当地向媒体记者表示,已关注到此事,正在按照相关流程处理。当地警方也告诉记者,“已经在调查取证”。
在这场意外悲剧中,当事教师应当承担什么责任,需根据警方调查结果而定。仅就此事本身而言,一方面,当事教师确实缺乏急救意识与能力;另一方面,该教师可能根本没有意识到这名学生正处于危险之中,因此没把倒地当回事。
如果换个场景,该生是在座位上坐着突然倒地,教师的反应可能就不一样。而此事发生在因违规违纪被罚站的学生身上,则变得更复杂一些。但对被惩戒学生的态度,也折射出了教育的温度。
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温度的日常教育与惩戒,让教育充满人文关怀,让教师不再对被惩戒的学生冷冰冰,这是当前学校教育必须解决的问题。
现实而言,我国社会舆论对是否采取罚站方式惩戒违规学生是有争议的。质疑者认为这伤害学生自尊,且有体罚意味,罚站时间太长,会影响学生健康。
但根据《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教师在课堂教学、日常管理中,对违规违纪情节较为轻微的学生,可以当场实施的教育惩戒,就包括“一节课堂教学时间内的教室内站立”。
因此,就此次意外事故,当前无需再讨论该不该罚站,而应探讨如何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出发,实施罚站这一教育惩戒。
一些发达国家中小学教师,也会采取罚站的方式教育惩戒学生。但这是需要建立在有学生体质评估基础上的,即要根据家长报告的学生健康情况,学校医务、卫生技术人员对学生的体检情况,选择实施适合学生的教育惩戒。如学生有哮喘、高血压等健康问题,则不适合采取罚站这一教育惩戒措施。
这其实是提醒,做好学生体质评估,把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关注、急救的意识融入到学校的日常教育管理之中,其重要程度并不亚于培训教师掌握急救知识。
2021年,我国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工作意见,提出要加强学生健康管理,开展健康评价,为学生制定个性化健康指导方案、发放健康处方。意见同时要求,加强适龄学生急救培训,在师生中逐步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
显然,只有落实好包括学生体质评估在内的日常健康管理,校园急救教育才能得以加强。而教师的急救意识,也必然是根植于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的重视基础之上。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因惩戒教育而引发的学生意外事故,正撕裂师生关系与家校关系。面对舆论与家长的指责和质疑,有的教师为“免责”,就对违纪违规学生采取不管不顾、放任的态度,这最终会伤害整体教育。
为此,对此次“初三学生罚站倒地去世”事故,尤需根据调查结果,依法依规处理,既维护当事学生的合法权利,又要有利于促进教师更好地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事实上,也只有通过依法治教,才能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家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