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一瑖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今天,我们迎来了惊蛰节气,就像交响乐的第一声重音,奏响了春之乐章。
这些日子,江苏南京鸡鸣寺附近的“消息树”——一颗花期较早的樱桃树——悄然绽放,与已经迫不及待守候在此的游人撞了个满怀。或许不到半个月,盛放的樱花就将与摩肩接踵的赏花人一起装满这条小路,盎然春意也将溜进每一个镜头也无法捕捉的缝隙。
“春雷开众蛰,暖律发千华。”惊蛰三候所代表的花信为“一候桃花,二候杏花,三候蔷薇”。三花一开,春天的勃然势头将再也无法被寒意所压抑。在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佛图关段的美人梅怒放,游人乘坐列车穿行,仿佛浸润在一片甜蜜的粉色棉花糖中。在云南牟定,流光溢彩的油菜花簇拥在乡野,满目金黄香百里,一方春色醉千山。如织的游人,与不断升腾的春色交织成生气与希望的画卷。
“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不断调整优化,在这个春天,我们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开始一段“生活在别处”,奔赴新的“诗与远方”。春天带来了蓬勃朝气,也寄予每个人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在惊蛰的阗阗雷声中,或热烈绽放,或蓄势待发,我们都要在新征程上积蓄力量,萌发锐气,续写好灼灼芳华。
这些日子,在贵州沿河,无人操作的“小火车”装载着有机肥在陡坡和果林中穿梭运输;在四川宜宾,全自动水稻育秧播种机通过远程控制设备自动给秧苗加湿、降温、施肥……
农谚有云:“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物候和节气是农耕社会的深刻记忆,既是先民生产生活的时间指令,也滋养出智慧坚韧的文化品格。惊蛰已是春耕忙时,在过去,“人误地一春,地误人一年”的紧迫感催人不歇,因雷声“苏醒”的害虫也开始殃害庄稼、滋扰生活。驱虫的民俗因而逐渐形成——既有将石灰洒于室内外的除虫妙招,也有拿炊棍敲锅台的“震虫”、食用炒熟黄豆的“吃虫”等习俗。
如今,随着信息化、智能化农业科技的加速变迁,从“跟着经验走”到“数据说了算”,智慧农业正在让越来越多“望天田”变成“吨粮田”,让越来越多农民从会种地变为“慧种地”。虽然节气对农业生产的指导日渐淡化,但我们依旧可以从中感悟先民智慧与民族精神。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明,近年来风靡的乡村旅游潮、农耕文化热,正是深入挖掘拓展传统节气和乡土文化的直观体现,为悠久的农耕文明赋予了新的时代寓意。由此带来的人居和生态环境改善、焕发的乡村文明新气象,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
这些日子,东风浩荡,春雷入耳,春潮澎湃,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如约而至。这不仅是一场民主团结奋进的盛会,更是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大会。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新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带着党和人民的嘱托,奏响春天的合奏。从两会中,我们共同触摸中国式民主的脉搏,切实感受中国式民主的魅力,读懂中国式民主的真谛。
阳和启蛰,品物皆春。在这个明媚春天,聆听春雷阵阵,奔赴充满梦想和光荣的远征,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一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