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天汇
“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把故事时间聚焦到了上世纪的九十年代,一反我们现在所熟知的辉煌成就,这正是他们最低谷不被人看好的时期,也正如影片的名字一样——绝地反击。整部影片的叙述从制定战术-开始训练-挫败-重振旗鼓-夺冠。每一个阶段团队要面临的任务是不同的,在这个阶段中团队里每个人的心态也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作为一部体育类型的电影,剧情节奏的把控是很难的,很容易一不小心因层次不鲜明而显得尴尬,但这部电影节奏是完全出乎了我的意料。可以归功于两点,其一是通过人物情绪的侧面烘托,相信大家对于阿文在烧烤摊那句“我也赢了比赛”一定有印象,对于这样一个一直在后台“陪练”的选手,他甘心吗?或许也不甘心,又或许在看到他曾经陪练的选手最终在赛场上赢下比赛的时候,他喊出的这一句里已经释怀了,更多的是对自己曾经和他们一起训练奋斗过的自豪,更有身为中国人的骄傲。
还有一个镜头是,孙俪所饰演的妻子角色在最后天津世锦赛上不敢看比分的描写。这两个人物鲜明的镜头刻画不仅让人物一下子立体饱满了起来,也更让场外观众随着他们的心情一起变化,让人哭笑不得。
其二就是这部电影的剪辑师,正是同类型电影《摔跤吧!爸爸》的剪辑师,从整场赛前的铺垫,到比赛中拉锯战的紧张、扣人心弦和比赛结束后的结果公布,这些画面和音效的配比恰到好处。其中一个镜头是乒乓球特写,背景则是随风飘扬的中国五星红旗,画面的细节、红色配黄色的美感都恰到好处。紧凑又不混乱,热血又不刻意。
整部影片也始终围绕着一个手法——对比,而对比产生的落差和戏剧效果也是一部电影的成功所在。小对比从人物着手,比如白民和从先前的意气风发、冲动不计后果,到真的意识到要为国争光时,一血前耻的认真刻苦,展现“大哥”风范。大对比从现场气氛和音乐急缓,到比赛赛点时全场屏气凝神的安静和回合结束后观众、解说员沸腾的反应得以展示。
对于人物的刻画,并没有用大量的笔墨去介绍主角的过去,而是通过人物形象、动作及生活状态来衬托。影片里每一个人物也都对应着现实故事中的人物原型。团队中有上至29岁仍在国家队训练的老队员,也有下至16岁的新鲜血液,这样的搭配,不仅有经验老道的“老人”稳定军心,也有活力十足的“新人”增添朝气。作为队内最年长的黄昭,背井离乡打乒乓一走就是二十年,他深知每一场比赛对自己的意义,但是他在这过程中也背负着很多的压力,一方面想要为国争光,另一方面也想要向父母证明自己,这些细节也让这个人物更加鲜活立体。
而导演和整个团队为了让这些真实的英雄人物能在大银幕上鲜活起来,要求他们从乒乓小白,到训练数月复刻每一个人物的拿手招数,继而真正地做到体会角色,演活角色,致敬角色。
影片的整个核心主题也绕不开“体育精神”四字。何为体育精神?影片交代给我们的是“永不言弃”的执着信念,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敢坚毅,是主教练那句“我相信中国是一个勤奋的民族”的验证。长达几十年的拉锯战,如今在天津世锦赛和奥运赛场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020年上映的《夺冠》也通过真实的复刻演绎,从而再现这段历史,让更多人了解到这段历史。影片所表达的体育精神是相似的,是波涛汹涌,是坦然面对,是积极调整。他们最可贵的成功,是超越了曾经的自己,也影响了下一代人,他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为男乒集体,与国家和民族增添辉煌的战绩。
追光的人,终会光芒万丈。中国乒乓的故事也正印证了这一点,他们的奉献和坚持,正如中国体育竞技精神,传承下去,永不磨灭,铭记于每一位热血青年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