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论坛】
作者:毛军权(上海市委党校现代人力资源测评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作为一个专章部署,突出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明确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开创新时代人才发展工作新局面,需要我们聚焦营造高品质的人才发展生态,不断筑牢人才发展基石。
用好高质量“指挥棒”,优化人才评价生态。具体来说,就是要树立重质量、贡献、影响的新型人才评价导向。重质量导向的人才评价,是指应更加注重科研成果的质量内涵,打破盲目追求数量的做法,着重强调成果的原创性和创新性。贡献导向,指更注重科研成果对现实生产力的推动作用,重视其在提高生产、推动发展、优化结构等方面的现实效用。影响导向的人才评价,则理应更注重衡量研究成果在学术及社会领域的影响力和穿透力、在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学术话语解释力与话语权。
人才评价的关键,在于打“质量牌”而非“数量牌”。比如,推进实施代表作制度,允许人才自主选择能体现其能力水平的代表性成果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继续探索完善分类评价,对基础研究人才重点考察创新研究能力和潜力,对应用研究人才重点考察研究的应用价值,对成果转化人才重点考察转化的经济社会效益,对条件保障人才重点考察服务能力和水平等。
搭设成长成才“大舞台”,优化人才创新生态。面对科技发展新趋势,应积极探索顺应先导产业发展需求、面向基础研究和特定产业领域的“新型大学”建设,加快推行“小而精”“小而特”的产业创新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模式,以产业需求和创新发展为导向,培养更多应用型人才,推进产教融合。科技竞争新格局下,宜支持开展国家层面的科技创新主场外交,发起基础研究和相关技术创新领域的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打造以进博会、世界顶尖科学家大会、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等为代表的高端会议体系,形成前沿科学问题和优秀人才的发现机制,吸引国际一流科研机构和世界顶尖科学家落户开展工作。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是我国的开放高地、人才高地,在合力留才、以财助才等方面可先行一步。一方面,可推动实现跨境研发、科学数据跨境流动和境外科技创新人员来华工作(临时绿卡)的便利化,探索打造海外创新人才特区;另一方面,可支持国际顶尖人才、创新人才牵头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研发项目,引入社会创新资本,加强对具有突出贡献创新人才的奖励扶持。
营造精准服务“强磁场”,优化人才服务生态。紧盯人才当下最为关心的生活保障诉求,进一步提升人才服务统筹层次,适时成立更多面向人才的专业化服务公司,更精准解决人才在住房安居、子女教育、父母养老等方面的现实困扰,最大程度帮助他们消除生活上的后顾之忧,让人才安身、安心、安业。比如,可通过统筹设计成长贯通式居住解决方案,建立公共租赁、以租代售、共有产权等阶梯式解决方案,形成可预期、努力可达的安居保障体系。此外,还可依托各种“人才驿站”,建立人才子女入学需求台账,实行入学后续跟踪服务,及时有效解决人才子女入学过程中、入学后遇到的各种难题。用温情服务、创新平台,营造更为优质的人才生态,让“千里马”于斯为盛,尽情驰骋。
《光明日报》( 2023年02月13日 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