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伍里川
(作者伍里川,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资深评论员;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荔枝视频报道,春节期间,徐州沛县八堡村的足球比赛在当地火了,每天都有十里八乡的村民前来观赛。据村民介绍,村里的标准足球场建好以后,每年春节村民都自发组织足球比赛。“球赛火了以后,烤红薯等商业配套也跟过来了,停车都停不下。村民也都不打牌了,都出来看比赛。”这条视频新闻在受到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多家媒体转发后,引发全网关注。
诸多信息显示,当地“村界杯”的风头,直追去年爆火的“村BA”。这意味着,影响力最大的足球和篮球比赛在乡村的“拼图”步步成型,也展现了草根足球的新一轮勃兴。
“村界杯”为什么能这么火?
“村界杯”看似一夜之间诞生,实则不然。这种集体“玩耍”局面的形成,要归功于当地的足球传统。中国不乏武术之乡,也不乏足球之乡,徐州沛县便可称为足球之乡。从沛县走出的国脚、中超大将李昂是沛县足球的代表人物。他曾说过,小时候特别喜欢足球,三四年级就跟着老教练踢球,只要放学回家,拿着球就踢。由此可见当地的足球氛围、足球热情。此次李昂也参与了“村界杯”,并在接受采访时倾吐了对于“村界杯”的热切希望。乡土情结、明星光环的叠加,为“村界杯”输送了源源不断的“弹药”。正如当地人所言,八堡村的足球比赛打出名气之后,来打比赛的沛县之外的“村里人”也越来越多。
“村界杯”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透过“村界杯”所营造的浓浓年味,不难发现“村界杯”产生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都不打牌了”,道尽这一比赛的魔力,和对世道人心的塑造之功。有过乡村经历的人都清楚,某种庸常乏味的业余生活具有很强的穿透性,例如沉迷于牌桌、酒桌不起。“局中”的人未必想这样过下去,但如何走出困局,却成为一大考验。“村BA”“村界杯”相继成功举办,实现了对乡村业余文化阵地的覆盖,则非常直观地说明了乡村对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渴望,以及人们为此所付出努力的成效。换言之,在村庄,缺的不是热爱,缺的只是契机。
看视频里的踢球者,在天寒地冻的环境中奔跑、拼抢,真的是一种享受。不拘于时,不拘于人,不拘于场地,这才是足球的本质意义啊。其实,冬天踢球并不是“特例”,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冬天,我曾在贵州一个小县城尘土飞扬的场地上,与一众足球迷疯狂逼抢。彼时,很多地方的“村庄足球”方兴未艾。这样的热情氛围,我们似乎很久未感受过了。我们需要重新集合资源,为“村庄足球”打气。
“村界杯”是孕育足球苗子的好平台。这个平台撑起为国养士的“初级任务”,发现和培养更多的“小李昂”,自不在话下——当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自然而然的过程,不可功利化视之。而更为重要的是,在中国足球又一次进入低谷后,“村界杯”用一种特别的方式说明,“草根足球”血仍未冷,“群策群力”正当时。
应该看到,“村界杯”的“势力范围”不止于八堡村,不止于沛县、徐州。只要这把足球之火烧足烧透,就能在更大范围内凝聚起人们对于足球的激情和信心,将那些想离场、已经离场的人再次拉回场内,为振兴中国足球做出自己的贡献。
说到底,竞技比赛需要业余比赛的沉淀与支撑。业余比赛越红火,扎的根越深,就越能推动竞技体育的发展。这也是全民健身内涵的体现。
草根足球踢出了欢乐,也踢出了本色。假以时日,“村界杯”定能在更多的乡村地带“生根发芽”、蓬勃开展,为我们带来更多快乐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