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陵区积极探索减负增效提质的科学路径,通过打造优质课堂、优化课后服务、营造校园文化、推进评价改革、加强家校共育等措施,深入推进“双减”政策落地见效,全面构建生态优良、品质一流、社会赞誉的教育品牌。
下午四点多钟,在泰州市实验小学的课后延时班上,留守学校的孩子正在老师指导下,专心完成校本作业。高效利用每一分钟,争取校本作业在学校自主完成,并由老师当场面批、讲解,这是海陵区实施“双减”政策以后悄然发生的变化。
落实“双减”政策,立足“减负提质”。海陵区各所学校聚焦学生作业管理、设计、布置以及督导等领域,建立由教导处、年级组和班级共同组成的多级作业统筹管理机制,调控作业结构和总量,规定低年级学生不带书包回家,中年级学生实现书面作业在校内完成,高年级实现三分之二的学生在校内完成书面作业。
为把“双减”工作落到实处,海陵区每年投入2800万元,同时安排60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教师奖励性补贴,确保全区中小学延时课全额免除服务费用。在教育部发文推广的“双减”政策十个典型案例中,海陵区教改项目“以学段衔接为抓手推动语文教学质量提升”的特色做法,成为江苏唯一入选项目。
海陵区还因地制宜,不断丰富和活跃学生的文化学习生活,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让孩子既能上好学,也要好上学。在海光中心小学STEM社团教室,同学们正在分组合作给机器人发出各种指令。STEM是一种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相结合的跨学科综合教育,注重理论学习与动手实践的联系,能够提高孩子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海光中心小学STEM社团学生金智轩说:“自从进入机器人社团以后,身边的小伙伴都很羡慕我,在机器人社团里面可以自己操控机器人,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目前,海光中心小学设立了涵盖艺术、语言、体育三个大类30个小类的社团,几乎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社团里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
打造优质课堂、优化课后服务、营造校园文化、推进评价改革、加强家校共育……一系列举措绘就了海陵区“幸福教育”的底色。
海陵区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局局长姜小军表示,下一步,海陵区将锚定“幸福教育”目标,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持续打好“双减”攻坚战,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奋力谱写海陵幸福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