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说西善》展览有画有书有情怀 毕飞宇作序 动情讲述作者蔡震往事

2023年01月17日 14:19:32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新年伊始,“《画说西善》采风速写展暨新书分享会”于2023年1月15日下午在西善桥街道初见•知旅共同体揭幕。由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毕飞宇作序的新书《画说西善》同时首发。活动由中共南京市雨花台区委宣传部、雨花台区文联、雨花台区档案馆(方志办)、西善街道办事处主办,这份“年货”,在作者与观众、读者之间产生了强烈共鸣。《画说西善》开创了以“艺术+”为方式编制地方志的独特形式。

  至此,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资深媒体人、画家蔡震终于完成了一项忠于历史、忠于自己的“一个展览、一本画作”工程。平日里目光深邃、不苟言笑的他,紧锁的眉头终于如释重负地舒展开来。

 

  《画说西善》展览现场

  蔡震的110幅画作真迹和4万多字的采风手记,连接着渐渐远去的时代,是普通人和普通人的相遇,记忆和记忆的延续,梦想和梦想的共存。

  省市区有关方面领导刘旭东、施露、汪丹彦、潘勇涛、朱向东、张镭等,文史、文学、美术、艺术、新闻界人士薛冰、尹石、余一鸣、管云林、诸荣会、李樯、沙克、邱建新、张纯、成汉平、马道明、施平、毛贵民、刘慧萍、陈建华、高桓等,以及《画说西善》作者蔡震等出席活动。

  蔡震:捕捉传递历史沉淀下来的韵味

  西善桥在城市更新改造中有些东西会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化,这些,无不吸引着作家的脚步,牵动着画家手中的笔。

  蔡震近年来一直以新闻人的敏锐,关注着西善桥街道的文化建设,对西善注入了深厚的人文情怀。他于2021年深秋至2022年寒冬,背着画夹徜徉在西善这片热土,进行艺术创作活动。

  他走街串巷,一路采风,用画笔和文字记录了当下西善桥的新变化和新面貌,作品涵盖走进西善、老街漫步、古道驿风、郊野风情、在水一方、油坊福润、深厚底蕴、幸福岱山等篇章。

  西善桥自古是南京的风水宝地,山水城林,文脉相传,新城璀璨。作者用画笔让倒流的时光停顿,把正在发生、已经远去和即将远去的场景、店景留在画卷上,让人们慢慢地去感受透过历史沉淀下来的那份韵味。

 

  蔡震(右)向薛冰(中)等嘉宾介绍作品

  比如《画说西善》中的一幅黄村街景,在旁人看来并无特别之处,然而在他的画笔下,人物栩栩如生,配文则是温暖的故事。

  “在日益喧闹的现代大城市里,只有穿梭在城中村,才能找到内心的宁静,感受到朴实的人间烟火。走在黄村路上,虽然道路坑洼,但每天都有收获。在小街小巷中,有时突然一回头,一个场景就闪现在眼前,看似一幅画,不得不动笔。迎着灼热的阳光,空气中能嗅到太阳的味道。家家都把家中的被褥搬出来晾晒,屋檐上也挂满了五颜六色的衣裳。衣下停着小轿车,这已是村里的常态。大妈们隔着小街,聊着家常,年轻人拿着铁锨,精神抖擞地去上工,一切都很平静和谐。村子里的建筑不像城里那样排列有序,而是老屋新房夹杂在一起。哪怕是再老旧的房子,也总是能看到有人居住的迹象。村民种的藤花攀爬在红砖的墙面上,一棵棵大青菜摆在窗户前,沐浴着阳光。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还原着田园般的恬静。不知道你是不是也想体验一下这里的生活。也许未来的某一天这里也会消失,代替的是田原般的文化产业园区。”蔡震说。

 

 

  蔡震的110幅速写作品,采取的是中国传统的线描加上西画水彩的创作方式,在突出人物瞬间动态的同时,尽可能地表现场景的审美特征,保留住西善的“烟火气”,铭记那份乡愁与甜蜜。他说:“2000年初,我作为一名报社文化记者,曾多次来到西善做考古采访报道,记得当年岱山的建设工地上,还有大片的农田和菜地。如今我再次踏上这片土地,眼前的景象焕然一新。这里高楼林立、道路宽阔,文化广场、最美书店,迎街而立,可谓是一片繁华景象。西善桥街道在城市更新改造中的巨变,让我萌发了去重新发现的动因。”

  毕飞宇:他为南京留下了无限珍贵的礼物

  蔡震此次采风创作入选了2022年江苏省作协定点深入生活采风项目。图书由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出版,书籍设计由连续17次荣获中国最美的书大奖的设计师周伟伟操刀。

  著名作家毕飞宇也曾是一名新闻记者,他深知记者这个职业的艰辛,因而在为《画说西善》作序时,不由得动了感情。

 

 

  毕飞宇在《序》中说:“作为南京资深的文学记者,蔡震和我们江苏的作家始终是密接的,他和我们的许多作家都保持着良好的、长期的职业关系。职业关系,这个说法当然有点冷血,如果你没有足够的冷血,职业关系也会变。最终,你们会成为敞开心扉的朋友。

  “和所有的记者一样,蔡震的目光是聚敛的,甚至有些亮。在你和他说话的时候,他的目光会紧紧地盯着你。后来我才知道,蔡震的聚精会神还有另外的一层含义,他是画家。他在观察光与影,他在把握你面部的肌理,也许还有骨骼。这是有画为证——蔡震差不多为他所采访过的作家都留下了人物肖像。我估计,哪一天他高兴了,也许会举办一个作家肖像展。想想吧,我们这些被称作作家的家伙都要被蔡震弄到框里去,弄到墙上去。然后呢,然后当然就挂了。

  “蔡震又要举办画展了。谢天谢地,不是作家的人物肖像。蔡震这一次的画展有点特殊,他来了一次非虚构,也就是写生。蔡震把他的画笔一竿子插到了一个很南京的地方,雨花台区的西善桥。谁还不知道西善桥呢?!那里曾经是金陵的风雅地,人们在那里设宴、作诗、折柳、送别。再见吧朋友,天路逶迤,残阳如血,且让我把栏杆拍遍,一夜雨花满秋池。

 

  蔡震为读者签名

  “但是,换了人间。蔡震是敏锐的,他在今日的西善桥徜徉。他拿起了他的画笔,他在这里速写,那些远古的痕迹,那些正在生长的风景,他要用他的手把它们留下来。他没有选择印象,他是实打实的,他来不及喟叹,他不渴望抒发。那些内心的曲曲折折就留给别人吧,蔡震要做的,是记录。欲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在2022年的春节前夕,我和蔡震相聚在我家楼下的一间咖啡馆里。蔡震把他的作品差不多都带来了。我注意到了,蔡震是全身心投入的,画稿上的日期在清清楚楚地告诉我,他几乎一日一幅。换句话说,他一日一西善,从无停息。街道、小巷、角落、公园、广场、社区、学校、书店、厂房、河岸、火车道,还有面馆、肉铺、水果摊。老实说,蔡震完全可以选择摄影的。但是,他放弃了。他渴望抚摸,他渴望西善的一切都能伴随着他的体温与指纹,这才是蔡震所渴望的现实。目光是可以虚构的,但是,当目光打上了蔡震的体温与指纹之后,历史的西善与未来的西善都可以放在一边,这里的西善首先是蔡震的西善。唯有个人的才是历史的。

  “我发现蔡震最为敏感的依然是人。严格地说,那些运动在或静止于生活场域的普通人,他们的一举一动无不与生活的具体形态相关。蔡震选择了勾线加淡彩的艺术表达方式,他用他无所不能的线条展现了日常与众生。他们在行走,有目的或者无目的;他们也思索,讨价还价或者针对一盘象棋的残局;他们是有心的,也无心;一些人戴着口罩,一些人没戴口罩。广场舞,那些着地或不着地的脚后跟,那些渴望远方的指尖。还有树,还有狗。

  “美术界会如何看待蔡震的作品呢?作为一个外行,我不冒充内行。但是,作为一个南京的市民,我想说:蔡震为我们的南京留下了一份无限珍贵的礼物。他是那样的热爱南京,这样一种日常的和绵延的情感,也很了不起。”

  刘旭东:《画说西善》是当代西善桥的风俗画

  其实,早在2014年,蔡震就曾骑着自行车在南京市内走街串巷,对南京近代民国时期的优秀建筑进行了实地采风,用彩色铅笔画的形式创作了100幅画作,用文字讲述了这些建筑背后的故事,推出了《梧桐树下》一书,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了南京的历史风貌和人文景观。自那以后,他一直在寻找下一个创作主题,上一次是写建筑背后人物的故事,这一次是人物和场景同框。

 

 

  这批速写画作是蔡震对艺术创作与表现生活的又一次探索实践

  大家知道,写生画分为室内和室外两种,室内所画的人物,叫模特儿,是由画家设定好姿态和动作进行写生;而室外所表现的人物不可能任由画家来摆布,完全在于现场随机把握,靠的是观察力和速度。因此,室外的速写画没有室内的写生画那样细致,但是它更加真实生动,更加贴近生活。

   刘旭东观展后写下了这样的感言:“看了《画说西善》,有望外之喜。一个人静心画了100多张西善桥的写生画,配以相关的文字,图文并茂,蔚为大观。可以说是当代西善桥的风俗画,充满人间烟火气,生动可感,气息动人。具有认识价值、审美价值和历史价值。

  “昨天观众很多。人们为什么喜欢这个画展?艺术有一种功能,就是将熟悉的生活陌生化。西善桥的观众看画家的画,读他的文字,既亲切,又新奇,这就是审美的境界。人们在生活中可能司空见惯,熟视无睹,但借助艺术可以重新发现。

  “我还有一个感觉,这些画是现实的,又是过去的,也是未来的。画家的眼光是独到的,选择也是独到的。这让人回味,也给人启示。

  “西善桥在春节期间办这样一个画展,我认为很有意义。接地气。文化的养成,就是这样日积月累的,慢工出细活,文火炖肉慢慢香。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不是口号,不是空话,需要去一一落实。这就是基层最好的落实。”

 

  展厅内一景

  近年来,西善桥街道紧扣区委“全面创新、全域高新”战略及“打造新滨江,建设数字城”部署,以“两桥”(铁心桥、西善桥)城市更新为契机,以“理想教育小镇”为愿景,坚持“大教育”助推社会治理,不断完善基础配套、提升居民素质、探索善治路径,围绕群众最急、最忧、最盼,重点攻坚交通、教育、医疗、人居环境等民生短板。经济社会运行呈现出稳中向好、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宁芜公路及宁马高速拓宽、岱山东路与河西联通,西善桥的区位优势日益凸显。历时十年的建设改造、提档升级,西善桥街道上演了一场精彩嬗变。这也为艺术家深入生活提供了创作源泉。

  值得一提的是,西善桥街道专门给远在外乡生活或工作的西善桥籍人士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信,信中说:“2023年春节将至,在外工作生活的这些年,一定不容易,你们辛苦了!”信中,诚邀他们回家过年时来观展。并建立了微信群,请在外乡的西善籍人士扫码加入,获取《画说西善》并分享阅读体会。

  据悉,展览将进行至2月15日。

  撰文/梁平  摄影/范素丽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