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奇谭》:最可贵之处在于“现代”|荔枝影评

2023年01月14日 08:08:36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余晓

  (作者余晓,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知名评论员;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国奇谭》自上线起就受到了各方的赞誉,在豆瓣上的评分更是高达9.5,说它是当下最火的动画剧集,绝非夸张。

  应该如何形容和概括这部作品?基本一致的评价是,《中国奇谭》不仅展示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容,还用最具有民族风格的形式加以呈现。一言以蔽之,《中国奇谭》不愧是最“中国”的动画。

  上述评价当然是正确的,可又形成了一种误解,即中国动画就应该回归传统,最好能让《中国奇谭》成为又一部《大闹天宫》或者《哪吒闹海》。可时代在变,世界在发展,文艺创作不可能也不应该老是“往回看”。事实上,如果本片真的只是对旧日经典作品的致敬或者模仿,也不可能得到新一代观众的认可与肯定。

  诚然,在古典作品与志怪小说中汲取养分的《中国奇谭》是“传统”的,但其真正可贵之处却在于与时俱进、勇敢创新的“现代”。何为“现代”?就拿第一集《小妖怪的夏天》来说,其表面上是在重述《西游记》的故事,只不过是换了一个新角度表达“邪不能胜正”的道理,但拨开表面,我们不难发现其与现代人精神状态的紧密联系。

  那个在大妖怪指挥下卖力干活的小妖怪,不就是职场中的打工人?上级领导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不合理,小妖怪却只能疲于奔命,这不正是当代打工人现状的真实写照?更有意思的是,妖怪们费尽心思想出来的计策和布置好的陷阱,在唐僧师徒四人面前简直形同虚设、白费功夫。这一幕,是对当代职场中低效低质“内卷”的强烈讽刺。因此,《中国奇谭》之所以能打动中国观众,恰恰不只因为它的“复古”,也因为它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细致观察。

  不仅如此,《中国奇谭》在思想性上也对传统作品进行了超越。《鹅鹅鹅》看似表达的是传统志怪小说中世事变幻万千、人人皆有秘密的劝谕,但在不同观众眼中,又可以读出不一样的味道。我们既可以把它的主旨看作对“人的欲望无穷无尽,免不了喜新厌旧”的讽刺,也可以解读成在爱恨贪欲里迷失自我,困守“鹅山”的迷惘的一生。总之,这种“多义性”的诠释方式,恰恰更符合现代文艺作品的特点,而非传统动画中的“宏大叙事”。

  《林林》更是对人类中心主义的传统进行了反思与批驳。这一集将叙事角度设置在狼,而非人,不惜花大量笔墨刻画狼与狼之间的骨肉亲情、人类猎人的贪婪与残忍,不仅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思考,也是对人类主体性提出的质疑——有时候,人类坚持的所谓“真理”未必是对的。比如,猎人父亲始终在坚持狼不可能与人和谐相处,必定怀有异心的偏见。而片尾,长大后的小男孩与林林隔岸相望的结局同样给观众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不是把道理强行灌输给受众,而是把解释的权利交还给观众,这正是《中国奇谭》十分“现代”的地方。

  值得玩味的,还有最近和《中国奇谭》有关的一则新闻:有家长在微博上发帖称“我的孩子看第一集被吓哭”,话题“家长炮轰中国奇谭”也登上了微博热搜,引发网友热议。

  目前来看,大多数网友都站在了动画创作者一边,认为过度防护是不可取的。但比起《中国奇谭》到底是不是很“吓人”的讨论,或许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动画终于摆脱了“幼稚”“简单”“单纯”的标签,有了迈向成人化、成熟化的趋势。其实,动画从来就不该只是给小朋友看的,作为文艺作品,它的思想内涵不该被贬低和轻视。就此而言,《中国奇谭》也让中国动画真正进入了“现代”的范畴,对于公众而言,是时候改变对动画片形成的刻板印象了。

  当然,一部作品的灵光乍现,还不足以带动中国动画走向辉煌。当公众大谈特谈《中国奇谭》的“中国特色”时,我们也要警惕当下中国动画的创作陷入固步自封、自我封闭的可能,归根结底,只有“现代”的而且是“世界”的作品,才能拥有经得起实践检验的艺术生命力。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