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波感染高峰冲击下的医院第一周 有科室“阳”了八成,坚守筑起抗疫“防波堤”

2022年12月24日 12:46:18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印象中,上一次高烧不退还是被爸爸妈妈宠着喝美林的时候,现在却只能一个人照顾自己……拖着仿佛被拖拉机压过的身体值大夜,浑身滚烫喘不上来气,但周围的兄弟姐妹全都是带症上班,我知道,没有什么是能打倒我们的……”12月20日21点45分,展翘发布了这样一条朋友圈。

  这个1994年出生的职场新兵还在轮转中,在第一波新冠感染的大规模冲击下,她主动请缨回感染科支援发热门诊。咬着牙坚持的,不只是这个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小姑娘。

  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十条”的发布后,与新冠病毒的三年拉锯战来到了总攻时刻。骤增的门急诊量对上无可奈何的减员,一边是焦虑、痛苦的患者,一边是坚守、疲惫的医护,在“黎明之前”,一身白衣的他们再次成为阻挡疫情的那道“防波堤”。

  第一波感染高峰,比预想来得更早、更猛

  焦虑的患者等在抢救室门前,广播里喊着“***的家属请到谈话室”;有患者家属拿着分级三级的挂号单,焦急地越过等待医生看结果的复诊队伍;坐在急诊的诊台前,医生边问诊边忍不住地咳嗽,但戴着面屏和N95口罩,一个班都喝不上一口水……

  这是凌晨4点多的江苏省人民医院抢救室,也是第一波新冠感染大规模冲击的最前线之一。虽然已经有所准备,但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十条”发布后的第一波感染潮,比预想来得更猛,也更早。

  “说实话,整个急诊的正常工作节奏早已经被完全打乱,最大的困难是不断有医务人员倒下,而患者却不断地涌入,那种眼看着包围圈不断缩小,身边的战友越来越少的无力感,其实是很让人焦心的。”江苏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中心主任陈旭锋说。

  在此之前,各个急诊单元紧密相连、环环相扣,这种紧密的连接在疫情冲击下岌岌可危。抢救室原本人手充足,两位主任各自领衔1个医疗组,每组还有8-10名年轻医师,眼下工作量比平时至少增加1/3,但团队减员却超过一半,总数只能维持在10人左右,在岗的也几乎都是 “轻症阳性患者”;而更可怕的是夜班,人手减少,却要照料40多位急危重症患者。白班努力地疏散病人,夜班可能只需要两三个小时,就能让抢救室重新“人满为患”。

  与抢救室隔门相望的急诊黄区诊室也是“难兄难弟”,连续不断的有二级(需10分钟内处理)、三级(需半小时内处理)的患者涌入,一个班6小时左右,最多的时候需要处理四五十个病情紧急的二三级患者,导致普通四级患者等待时间延长很多。眼看着十几平方的内科诊间“人山人海”,外科周锦春主动看起了内科病,“做梦都想不到有一天会看这么多感冒发烧的患者!”

  “阳”多“阴”少,撑到极限也要咬牙坚持

  江苏省人民医院发热门诊位于1号楼的西侧,由感染病科实施属地化管理,此前承担着新冠疫情重要“哨点”作用,主要对发热患者、有流行病学史的患者进行收治和留观,“以前每天看诊十几二十个,现在一下翻了十几二十倍。”感染科朱传龙主任表示。

  在更早之前,发热门诊就在为这一场“硬仗”做准备。科室统筹、优化医护力量安排,在发热门诊二楼、三楼拓展出了90张床位,感染科ICU也清空了病房,11张床位全部收治新冠阳性危重症患者。这些床位瞬间满员,但医护却在不断减员。

  作为发热门诊的统筹指挥,朱传龙主任也“阳”了。“科里医护阳性七八成,症状实在重的才请假,还有一半在坚持上班,我更加要挺住。”哑着嗓子的朱传龙每天要接打百通电话,半夜十一二点还在为一名90岁高烧老人协调床位。“他明显是容易发展成重症的高危人群,妥善处理好每一个这样的患者,才能减少ICU的压力。”

  一颗退烧药、一颗安眠药、一颗高血压药,夜里12点后,忙碌一整天的朱传龙吞下这三颗药丸,才能稍微休息一下。

  一线小伙伴的“关键词”,也是挺住。

  感染科轮转在外的展翘,12月19日坚守完老年呼吸科的最后一班,立刻到感染科ICU报到,也是在当天,展翘发现自己“阳”了。“我们那一班2名医生,4名护士,只有1人暂时阴性但也有了前期症状。”22:30准时到达医院,展翘穿戴好隔离用物进入ICU交班。9位患者中有5位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两位患者CPR术后,还有一位患者经历了2次CPR术。处理完患者的治疗工作,浑身酸痛感愈演愈烈,腰骶部、大关节和头部剧痛无比,仿佛被卡车压过一般。有点撑不住的展翘想躺在过道的转运床上休息,密闭的N95却让人很难喘得上起来,就这样躺躺、站站、走走,熬过几个小时,早上五点半还要托着千斤重的身体给患者做血气,“每走一步都像用尽了全身的力气,但为了患者再疼也要坚持下去。”

  处理完血气和呼吸机参数调整,7点钟下一班的同事来接班了。“病情平稳,对症处理,无特殊交班”,大家会心一笑,互道一声辛苦,接力棒传到了下一班的手中。

  前仆后继!艰难时刻再看一眼当年武汉“请战书”

  疫情以来,ICU里的危重症患者也一直满满的。如果新冠肺炎演化成重症,ICU还是为生命托底的最后一道防线。

  科室曹权主任从新疆抗疫归来后就没有离开过岗位,感染了新冠,查房、会诊一点不耽搁,一直奋战在一线。“科里19位医生,阳性的已经有16位,症状轻的已经逐步返岗替换症状重的人员,医生目前9人在岗,6人是带病上班,还要承担和之前一样100%的工作量。”曹权主任说。

  面对人手短缺的困境,ICU的护士们也靠着一股劲硬扛了下来。ICU护士感染新冠的有73人,加上9人病产假不能来上班,占84%,未被感染的24名从16号至22号一直在上班,没有休息一天。生病后休息了一两天就返岗的有20多个。周晶护士长在接到要收治3名阳性病人后,立即从家赶到科室,上完夜班后高热不退。

  “我们采取‘前仆后继’的模式,一个倒下了,另一个护士顶上。有很多护士高热40度,吃完退烧药继续上班;有人刚刚上完早班,为了补缺口继续上夜班。”柳莹护士长说。

  科室收治有阳性患者,但仍有未感染新冠的患者,为了保证患者不发生院内感染,得了新冠的护士还未康复,但均是二级防护,防护服整套装备,病房里咳嗽声此起彼伏,也有护士病情反复,发生胸闷,呕吐,继续高热的症状。

  ICU有70%的护士参加过武汉抗疫,那一段艰苦与坚持,三年后仍然历历在目。当下面临的挑战与困难,甚至并不弱于当时。柳莹护士长把当年按上了满满红指印的请战书照片再次发给同事们看,“那时候大家一点点克服恐惧,坚持到最后,这次我们也一定可以。”

  相信春天的第一缕阳光已经在路上

  “这阵子,爸妈最常给我发的信息就是怎么防护病毒、怎么增加营养,其实我是医生哎,这些知识点我都知道。”展翘说。她的那几条说临床一线情况的朋友圈,也都分组屏蔽了父母和长辈。

  朱传龙主任的两个孩子、妻子、岳父岳母也都“阳”了,家人们互相照顾,他选择离家居住,“总在一线跑,风险更多一点,和他们分开避免交叉感染。”

  在白大褂、燕尾帽的职业之外,医生护士也是会被感染的普通人,是有人心疼的“孩子们”,也有惦记的家人们。他们大部分后方家庭,也都“阳”了躺倒了。医院的前线、后勤,从医生到护士,到护工、保洁、保安,都进入了战斗状态,用自己的热诚和敬业为战“疫”尽一份力。也是在各方的坚守下,江苏省人民医院这艘全省的医疗航母,在疫情冲击中一点点找回往日的节奏。

  “急诊观察室、一病区、二病区战略性收缩,病人只出不进,医护力量尽快抽调至急诊一线加强,尽快全力支援一线的兄弟姐妹们。”急诊EICU是目前全科全力保障的住院单元,按照陈旭锋主任的要求,EICU全力保障创伤、卒中、中毒等急诊绿色通道救治的重症患者后续诊疗,大家带病上岗,仍须尽力保证绿色通道的重症患者应收尽收,同时还要加强防护,尽力保证阴性患者不被感染。

  普外科汪陆、放疗科赵明慧、介入放射科徐忠伟、胰腺中心侯超群、胸外科王志博……去向:二楼ICU;血液科朱晗、肾内科张明炯、老年呼吸科宋美娟、心脏大血管外科戴亚伟、康复医学科潘孟骁……去向:二楼隔离病房。各个科室减员严重的情况下,还在艰难匀出人手支援发热门诊。

  ICU在岗医生担起了平日里两三倍的工作量,在岗的护士一个人要管4—5个病人,但没有一个喊苦喊累,第一波“阳过”的医护在逐渐返岗,在岗名单会越来越长。

  “我们都是怀抱最美好的愿景,怀着最坚强的信念,坚持再坚持。”江苏省人民医院ICU主任曹权说,第一周很难熬,但他们相信,春天的第一缕阳光已经在路上。

  (杜丽娜)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