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寒地冻,环卫工人、外卖小哥、电力工人等户外工作者最盼望的,就是能有个地方躲避寒风,喝上一口热茶。记者今天采访时了解到,今年,扬州市在文汇东路260号、蒋王社区中心、胡场村等地又成功打造了100多个“爱心驿站”,全市建设的“爱心驿站”累计达到700多家,让众多户外劳动者有了“温暖的家”。
探访:
驿站暖心赞不绝口
今年扬州市再添100多个爱心驿站
“这里宽敞又舒适,这两天天气寒冷,我们可以来这里吹会儿空调,歇歇脚啦!”17日上午,在文汇东路260号的一个爱心驿站内,一名外卖小哥来到爱心驿站,对驿站内的环境和设施赞不绝口。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个爱心驿站设置了便民服务区、阅读区、应急救援区等多个基础服务区,不仅配备了空调、桌椅、直饮水、微波炉、冰箱、应急药品、临时充电等设施,还提供书籍、报刊等读物,来自各行各业的户外劳动者都可以在工作间隙,进入爱心驿站中休息歇脚。据了解,这个爱心驿站每天开放时间为早上8:30到下午5:30,有专人负责卫生清洁等日常维护工作。
不仅在城区,在扬州城郊、各县市区和乡镇,一个个爱心驿站也在兴建。在高邮送桥镇送桥社区的“爱心驿站”内,矿泉水、雨伞、微波炉、冰箱、应急药箱、图书、报纸、桌椅、充电插座等设备一应俱全。“这个‘爱心驿站’为我们提供了太多方便,特别暖心。”环卫工刘大姐说。
据了解,仅在送桥镇,目前在街道社区就成立了5家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每天早7:30到晚上6:00开放,不仅能户外劳动者提供免费的暖心服务,站点的“谈心角”也能方便劳动者交流谈心,一扫户外劳作的疲倦。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一线户外劳动者提供休息场地,扬州市众多单位、企业、街道、社区,按照省、市总工会的部署,因地制宜建设了一个个“爱心驿站”。仅今年,扬州市就在文汇东路260号、昌建广场、顾庄菜场、杨庙、蝶湖公园、蒋王社区中心、胡场村等地及各县市区成功打造了100多个“爱心驿站”,让更多的户外工作者有了“温暖的家”。
盘点:
建成700多家“爱心驿站”
户外工作者不用走多远就有“家”
扬州目前已经建成了多少“爱心驿站”?户外劳动者在寒冬和盛夏休息方便吗?
“为切实帮助、改善以环卫职工为代表的户外劳动者等特殊群体的劳动条件和工作环境,解决他们普遍存在喝水难、热水难、歇脚难、如厕难等问题,推动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扬州市从2015年开始全面推进扬州的爱心驿站建设工作。目前全市建设的爱心驿站总数已达到710家,遍布扬州市的大街小巷,默默为数万户外劳动者提供着服务。”扬州市总工会的负责同志介绍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给户外劳动者提供一个较好的休息环境,扬州市在“爱心驿站”的建设上,更是高标准,严要求。根据省总工会关于“爱心驿站”的“三有”建设标准,扬州市结合户外劳动者需求,细化提出了“四有”标准要求,即有统一标识、有固定场所、有完善设施、有规范制度的“四有”标准,极大方便了环卫工、交警等户外劳动者的工作和生活需求。
“我们结合各县(市)区实际情况,在坚持‘四有’标准的基础上,按照分级建设、分类规范、分期完善的原则,对全市不同单位、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爱心驿站’进行规范。将各乡镇、街道按照社区划定网格,依托超市、医院、学校门卫室,依靠沿街小商铺、热心小商贩等,就近安置自动热水机、遮雨棚等,推进简易‘爱心驿站’快速向边角延伸,努力实现先有基本保障、再行完善设施、逐步达到标准的目的。目前扬州达到‘四有’标准的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已有600多个。”工会的同志介绍说。
背后:
社会各方重视
暖心故事有很多
扬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爱心驿站”建设,早在2017年就制定并下发了《关于推进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建设的实施方案》,每年对全市‘爱心驿站’进行考核,并从中选出10家列为年度十佳“爱心驿站”,奖励10万元经费。从2015年至今,根据工作要求,联合市城管局、应急局制定并下发了关于推进“爱心驿站”建设的有关要求和建设计划,市总工会制定并下发了《关于推进户外劳动者 ‘爱心驿站’建设的实施计划》和2017-2019年三年工作规划,2018年-2020年市总工会还连续三年将“爱心驿站”建设列为“123实事工程”,有力推动了“爱心驿站”建设。
今年以来,随着各级党委政府和工会组织加大力度关爱货车司机、快递员、商场信息员、保安员等八大群体为代表的新业态就业群体,扬州市掀起了多方共建爱心驿站的热潮。建设主体不断扩大,驿站设施不断完善,功能不断扩展,邗江、广陵等地党委还依托爱心驿站建设“先锋骑手红色加油站”,把党工共建、志愿服务、文明创建等内容植入爱心驿站,为八大群体中的党员营造了一个组织活动和学习提升的场所。
与此同时,扬州市各级党委政府还充分发挥户外劳动者常年活跃在城市每一个地方的优势,参照“微网格联络员”服务管理模式,创新遴选优秀外卖小哥、环卫工、货车司机等八大群体担任“城市观察员”,并通过“随手拍、随手报”等方式及时有效反馈城市文明创建、综合环境整治、安全隐患排查等问题,把新业态就业群体打造成城市治理的流动“哨兵”,让他们在感受关爱的同时融入城市,实现共建共享。
(来源:扬州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