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农污治理"小切口"推动人居环境"大改善" 管网畅通村庄颜值更靓

2022年12月14日 09:33:37 | 来源:无锡日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赶紧晒太阳去!”早上9点,村民范建良踱步来到村口的休闲小游园。阳光下,池塘里的小喷泉正欢快地喷着水,菖蒲、美人蕉在微风中摇曳。走在小木栈桥上,看着周边绿意盎然的景色,村民们至今都很惊讶:这竟然是处污水处理站,家里每天产生的生活污水,都在这儿变成涓涓“清流”。

  范建良清楚地记得,以前一到下雨天,村里化粪池就有异味泛出,有时村民洗衣冲厕用水一多,村里两个微动力处理站往往就“赶不上趟”,导致污水横流,脏臭得很,夏季还常常引来成群的蚊虫。现在,置于地下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点密闭无异味,全新的管网铺上以后,村里的卫生环境变好了,还改变了大家的生活方式。“如今洗澡、上厕所可方便了!”

  范建良的这份“获得感”,得益于锡山区东港镇勤新村东荡、西荡生活污水治理工程项目建设。村民们的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居住环境大幅改善。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

  “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我们全面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提升村民生活品质增添了底气。”勤新村老书记陈雨乐呵呵地说。他告诉记者,东荡、西荡两个自然村常住户217户,常住人口991人。村里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年份较早,部分管网损坏严重,且收集率不高、采用雨污合流模式,污水横流的现象时常让村民怨声载道。改造后,原有的污水处理设施直接废弃,两个村庄合并建设了一座日处理能力达100吨的污水处理站。堵塞的管网进行了疏通,损坏的重新翻建,还增加了部分污水收集支管网。共更换化粪池190个、隔油池300个、污水收集管网敷设5700多米。

  来到勤新村,花园式的污水处理设施映入眼帘。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调节池、水平流滤池、垂直流滤池、氧化塘……结合景观设计和湿地公园的打造,村民的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后经过净化处理,达到了一级A排放标准。处理过程既闻不到异味又听不到机器的噪音,行走在村子里,空气清新、景色宜人。

  污水处理设施建得成,还得用得好,维护不到位就容易成为“晒太阳工程”。在小游园一隅的一座小屋里,水质在线监测仪、水环境治理监管综合系统正在运行中。“这些仪器能实时在线监控设施运行情况,一旦发生水质不正常、设备故障等问题,技术人员能第一时间收到信息,及时前来处理。”江苏启德水务有限公司运维中心副主任王浦说。除了精心运维外,村里还把维护管理公约普及宣传给村民,带动大伙儿一道爱护污水处理设施,提高环保意识,维护好村容村貌。

  一直以来,在太湖污染源中,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因村庄形态复杂、点多面广,成为污防攻坚的“硬骨头”。尤其部分入湖河道周边村庄人口较多,生活污水产生量大,如果不加以处理直接排放,将影响水质和村民居住环境。因此,我市在太湖流域率先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提质增效行动,每年新建和改造一批治理设施。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要因地制宜。”市生态环境局土壤生态环境处处长王英满介绍,我市对农户污水应接尽接,可纳管的自然村通过污水管网将污水就近送入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距离城镇污水处理管网远的农户集聚区采取建设污水处理站点进行集中处理;少数偏远分散农户建设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净化生活污水。

  打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毛细血管”。据了解,作为“为民办实事”项目,今年全市共实施了304个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新增1万余农户从中受益,2万余户老旧设施得以更新。截至11月底,全市608个行政村的生活污水有590个得到有效治理,覆盖率为97%,位于省内前列。明年,我市还将再实施一批新改建工程,力争实现全市行政村农污治理全覆盖。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