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招改革:科学公平选育英才(中国教育·这十年)

2022年12月12日 08:38:18 | 来源:人民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二○二二年七月七日,二○二二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文化考试开考,五万多名考生奔赴考场。图为上海格致中学考点,考生查看考场信息。

  王 初摄(人民视觉)

  考试招生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关系国家发展大计,关系百姓切身利益,关系青少年健康成长。

  10年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稳妥推进。“截至目前,教育部已陆续出台了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加强和改进综合素质评价、规范高考加分、实施强基计划、推进高职分类考试、改革艺术体育考试招生等一系列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配套政策,分5批指导29个省份启动了高考综合改革,各地结合实际制订改革实施方案并有序组织实施,形成了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更加完善。”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王辉如是说。

  入学机会更加公平

  今年9月,来自贵州的何忠豪、何忠杰兄弟俩终于有了走出大山的机会——他们分别以理科608分、理科596分的优异成绩被广东中山大学录取。从贵定县的层峦叠嶂、群山峻岭,走到波涛汹涌的珠江之畔,兄弟二人的求学故事在当地成为美谈。

  2012年,我国开始实施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专项计划,中山大学正是专项招生规模最大的“双一流”高校之一。国家政策护航成了兄弟俩勤学苦读的强大助力,他们终于圆梦理想高校。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区域城乡入学机会更加公平。持续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每年从全国招生计划增量中专门安排部分名额面向中西部地区和考生大省招生。持续实施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专项计划,招生名额从2012年的1万人增至2022年的13.1万人,累计录取学生95万余人,形成了保障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高校的长效机制。王辉介绍,根据第三方评估显示,专项计划得到多方认可,高校满意度为80%、学生满意度为90%、地方满意度为100%。同时,进一步完善和落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升学考试政策,累计已有168万余名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了高考。

  清理规范高考加分,实现“大幅减少、严格控制”的目标。很长时间以来,给高考加分项目“瘦身”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加分项目,原本是为在某一领域具有特长和天赋的学生能有更好证明自己的机会,但却在现实操作中被一些人钻了空子。

  2015年、2019年,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促进公平、规范管理、科学精准”的原则,先后开展了两轮清理和规范高考加分工作,明确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品德有突出事迹等5类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指导各地减少地方性加分项目,进一步降低加分分值。目前,已取消5类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逐步取消95类地方性加分项目。

  高考改革取得积极成效

  10年来,试点先行梯次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取得积极成效。在全国29个已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中,前三批14个省份(第一批为上海、浙江;第二批为北京、天津、山东、海南;第三批为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的新高考已平稳落地。第四批7省份(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广西、贵州、甘肃)的新高考将于2024年落地,第五批8省份(山西、内蒙古、河南、四川、云南、陕西、青海、宁夏)的新高考将于2025年落地。

  在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钟秉林看来,高考综合改革省份“教、评、考、招”有效衔接,统筹推进,有力促进了学生的成长发展。这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通过建立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着力于科学选拔人才。

  2014年以来,钟秉林与北师大研究团队承担了教育部和地方多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相关的重大课题研究,持续对多个省份高考综合改革进行跟踪与评估,累计分析了不同高考利益相关群体的调查问卷50多万份,梳理了80多场座谈会近800人次的访谈资料,见证了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全过程。

  “考试有了‘新模式’,新高考方案的考试科目由‘固定组合’向‘多元选择’转变,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性,学生的兴趣、特长得到更充分的发展。评价有了‘新机制’,各省份普遍建立统一的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客观记录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有了‘新常态’,高中全面开展选课走班,教学模式由‘齐步走’向‘个性化’转变;开展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指导学生更好地选课选考、成长成才。招录有了‘新方式’,学生报考由侧重‘学校’向‘学校+专业’转变,考生志愿与录取更加精准地匹配,更多学生‘录其所愿’。”钟秉林总结说。

  人才选拔更加科学

  翻开近年来的高考试卷,命题不仅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紧扣时代脉搏。围绕改革开放4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决战脱贫攻坚、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等重大时代主题,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助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此外,还将体美劳教育的引导与考查内容、考查要求、考查载体有机融合,走出了一条以德引领、以智为基、体美劳强力呼应的内容改革之路。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党委书记、院长孙海波说。

  “为国选才”是高考的基本功能。10年来,高考内容改革科学服务选才,实现高考由解题到解决问题的转变。

  孙海波表示,高考探索“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综合考查模式,不断增强试题的应用性、探究性、开放性。在此过程中,优化考查内容、丰富呈现方式、创新设问角度,注重考查支撑学生未来长远发展和适应社会进步要求的关键能力,从而让善于独立思考、认知能力强的学生脱颖而出。

  与此同时,近年来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逐步确立。在此背景下,强基计划启动,探索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机制。

  2020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启动实施强基计划。强基计划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目前由39所“双一流”建设高校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以及哲学、历史、古文字学等专业招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小班化、导师制,探索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3年来,强基计划共录取新生1.8万余人,有关高校普遍反映,通过强基计划确实选拔了一批对基础学科研究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优秀学生。

  “面向未来,我们将注重科学选才,进一步探索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方式,认真总结强基计划等经验做法,遵循特殊人才选拔规律,研究完善相关考试招生办法,进一步畅通拔尖创新人才发展通道。”王辉说。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