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伍里川
(作者伍里川,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资深评论员;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夜之间,湖南桑植县刷屏了。就因为县长梁高武在视频中喊了句:“外地回家的乡亲们,有钱无钱回家过年,欢迎你们回来!”梁县长还借助媒体向网友说明,“有钱无钱回家过年”,也是他母亲对他讲过的话。很多网友在朋友圈转发这条视频的时候,“转着转着就红了眼眶”。一位网友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虽然我没有去过这个城市,但我感受到了这个城市的温暖。”
思乡之情,思乡人懂。我年轻的时候,在千里之外服役。12年军旅生涯,在家乡南京呆过的时间,全部加起来也就三四个月而已,多数除夕之夜,我不能回到家乡,只能在信件和长途电话中倾述思乡之情。而一旦有机缘回家,是什么感觉呢?是那种背着行李在山林和人潮里一路狂奔的快意,是那种在绿皮火车的过道上喘着粗气席地而坐,嘴里哼着歌曲“火车快开,请你赶快,送我到远方家乡……”的自得,是那种想告诉全世界“我回家过年了”的幸福。旅途艰辛莫名,有时真的是“人在囧途”,但有了家的召唤,那都不是个事。因而,我也非常明白,梁县长的一句桑植土话为什么直指人心:渴望回家的人,得到了老家的回应。世间温暖有千万种,“等你回来”,是最温暖的那种。
如果做一项调查:三年没有回家过年的,都有谁?相信会得出一个海量的数字。三年来,无数人选择了就地过年,无数人在视频里和白发父母笑着说“我很好”转头却泪流满面,很多人舍弃了人间最深沉的情感需求。
数字背后是人心。无论是出于思念的煎熬,还是出于对亲人的责任,我们都需要以“回家过年”来做一次积极的情感释放。这种集体的情绪,需要家乡政府积极呼应,给予最直接、最到位的便利。换言之,我们需要的不只是一个桑植,我们需要的是更多的桑植。只有每一个“家乡”都能像桑植县这样热情主动地呼唤游子、善待游子,那些在异乡境遇各异的漂泊者才能获得别无二致的体验。还有一个多月就是兔年春节,是时候对游子念叨几句了。去年春节前,多个地方的防疫部门也发出过“欢迎回家过年”的声音,引来共鸣。如今,“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走过”,向游子张开怀抱的理由和底气更足了。
桑植和“桑梓”谐音,借指故乡。桑植县拿出的态度,不仅坦诚,还接地气,让人读出了家乡应有的气度。在共克时艰的特别情境下,游子回家,何尝不是和家乡的“抱团取暖”?游子的幸福,何尝不是一个地方的幸福和追求?这种识见,“家乡”当有。
应该看到,在各地对“二十条”不断优化落实、“小步不停”的格局中,桑植县欢迎在外打工的游子回家过年并提醒注意防护、配合查验的总体性安排,显出了一份自信和张力。“桑植方案”立得住、行得稳、走得远,是“家乡”们可以借鉴推广的方案。当然,各地情况不同,没有完美的方案,也没有“标准答案”,但让游子回乡过年,只是一个基本要求,只要将心比心地考量和推动,就一定可以实现。正如桑植县长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所言:与其推隔游子在外,不如构建一个有人情味的回家氛围。这个“回家氛围”说得真诚到位,至于如何构建,考验着各地的治理能力。
此时,公众由衷希望,“家乡”既不要向在外打拼的家乡儿女发出“非必要不回家”的要求,也不要一边喊着“欢迎回家过年”一边在善政落实中大打折扣,造成各种阻碍因素,寒了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