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兴化:守住“魂”、塑造“形”、用好“人” 奋力书写新时代生态水乡新篇章

2022年11月28日 10:13:07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乡村是农耕经济的载体,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让乡村生活更加美好,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然要求。自兴化市乡村振兴工作队组建以来,各工作队扎根基层一线,深挖当地资源禀赋,科学谋划、合理布局、真抓实干,不断吸引人才、资源、技术等要素回流乡村,提升乡村内生动力,激活发展“一池春水”,用实际行动努力建设生态品质优良、生态经济活跃的新时代鱼米之乡。

  党建引领,守住乡土的“魂”。村居院落、岁时节令、饮食起居、乡土民风都是乡村文化的韵味,也是乡情乡愁的质朴本色。在特色田园乡村的建设中,既要考虑“颜值”,也要考虑“气质”,既要打造“好看的皮囊”,也要铸就“有趣的灵魂”,要让“乡土基因”与“红色基因”相结合,成为传承乡愁记忆和农耕文明的当代表达。工作二队积极挖掘兴化市陶庄镇南柯堡村的文化内涵,寻找纪录片《水乡大寨花》中曾经的出镜人员近10人,对退伍军人、老干部、老党员等群体进行访谈,整理形成文字材料3000余字,会同村干部从村中老党员处收集各类报纸、文件、奖状、喜报等资料20余份,指导将水塔标识修旧如旧,让村史馆成为了红色故事的讲述地、乡愁乡情的传承地。兴化垛田街道工作队协助筹建戴家村村史馆,邀请熟悉村史党史的村两委干部、“五老”人员、党员群众等充当“工匠”,76名党员群众共捐赠各种老物件250余件,比如工尺谱本子、戏曲唱词、半升子等,让游子的乡愁、渊源的文化在村史馆中得以留存。

  特色加持,塑造多样的“形”。乡村之美,美在特色、贵在特色、难在特色。特色田园乡村不是简单地复制过去的乡村建设模式,也不是简单地推进美化乡村行动,浓厚的乡土气息、个性的民俗风情、独特的自然风光,才能构建彰显出乡村的生命力,避免“千村一面”的同质化,让农村更像“农村”。在创建殷庄村省级特色田园乡村的过程中,工作一队有针对性地实地学习村史馆设计和驳岸、农船、门窗、墙绘等生态节点打造,确定龙文化、基层治理、水生态、村史乡贤、产业展示等沿线阶段性主题,设计命名并成功打造“一广场两馆三园”,谋划推动生态浮床等绿化工程、老物件等生态节点、龙舟书画等人文展示、品蟹赏周庄民歌等现场体验工作,确保创建验收高分通过。工作十队协助昌荣镇盐北村,积极对接发改委、自规局等部门,启动农产品体验馆建设,融合餐饮、农产品DIY、儿童娱乐等功能,补齐村庄基础设施短板,并结合“美丽菜园”打造,建设亲子农耕体验区,实现生态环境与文旅功能同步提升。

  多措并举,用好发展的“人”。软实力、硬实力,归根结底是人的实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不能靠单打独斗,而是要巧干实干,不能建参观的景点,而是要见幸福的居住点,只有以村民为本,以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乡土气息集聚,让亲情民俗传承,让发展融入时代感,才能让村民过上更有品质的生活。工作五队牢牢抓住鼓励引导“乡贤能人”投入美丽乡村建设这一关键,推动挂钩镇村定期组织开展乡贤能人座谈会,帮助兴化合陈镇桂山村深入挖掘乡贤文化资源,在景观设计、村史馆建设中植入乡贤文化,进一步激发乡贤“反哺”家乡、建设家乡的动力与活力。工作九队通过举行区域观摩活动、集中开展“每周一学”、定期召开项目调度会等举措,对标找差,引导村干部们破除“等、靠、要”的思想禁锢,解决畏难怕做的不良情绪,树立敢闯敢试的新观念,让思想的负担转化成建设新时代特色田园乡村的强大动力。

  (供稿:兴化市融媒体中心 兴化市水乡兴锋工作团团部办公室 编辑/徐金吉)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