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岸船舶建造的内河第一艘LNG双燃料船。 王馨凤摄
继两艘120标箱江海直达电动集装箱船成功下水后,11月4日下午,口岸船舶一艘LNG双燃料船顺利下水,这是国内第一艘内河双燃料船,标志着口岸船舶在新能源船舶新赛道上迈出了坚实一步。
近年来,在“双碳”战略引领下,船舶行业加速转型。今年9月,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内河船舶绿色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液化天然气(LNG)、电池、甲醇、氢燃料等绿色动力关键技术取得突破,船舶装备智能技术水平明显提升,内河船舶绿色智能标准规范体系基本形成。到2030年,内河船舶绿色智能技术全面推广应用,初步建立内河船舶现代产业体系。今年7月,省政府办公厅也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全省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竞争力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要求江苏船企全面调整运输产品结构,积极开展换电技术研究,稳妥推进LNG船型建造,加快推进电动船舶建造。
作为一家有着40余年历史的国内十强民营企业,泰州口岸船舶有限公司瞄准“风口”,全力抢占新能源船舶新赛道。
“对于船企而言,要想在国家新能源战略转型上抢占先机,必须加大新能源市场开发力度,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投入和推广应用,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泰州口岸船舶有限公司总经理杭友斌介绍,经历“凤凰涅槃”的口岸船舶,去年以来,依托上市企业天海防务的技术力量,全面调整经营方向,在保留原先传统散货船、集装箱船等市场优势的基础上,开辟了风电安装、水上太阳能光伏发电安装等特种工程船舶以及新能源动力船舶两条全新生产线,并投入3000余万元对原有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上马清洁能源船舶项目。今年以来,三条生产线已接到订单总额32亿元。
成立于2001年的天海防务是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企业,主营业务涉及船海工程、防务装备、新能源三大业务领域,2014至2019年,企业共计生产68条LNG动力船舶,市场反应良好。牵手口岸船舶后,企业着力打造LNG动力和电力推进船舶建造,目前在建和在谈新能源船舶有20多艘。
此次下水的LNG双燃料船是一艘加油船,长88米、宽16米,既可采用柴油,也可采用LNG为燃料运行。“根据测算,使用LNG燃料为船舶动力,二氧化碳排放量仅为传统柴油燃料的20%,硫化物和颗粒物排放量接近零,能真正满足节能减排绿色发展要求。”杭友斌说。
此外,口岸船舶在电动船建造方面也取得了探索性成功。前不久,企业首批建造的2艘120标箱江海直达电动集装箱船成功下水。据介绍,该船舶主要航行于苏州新区苏高新港至洋山港,以运载集装箱为主,在苏州高新区码头到黄浦江入口航区,全船动力来源为箱式锂电池组,其他航区以两台柴油发电机组作为全船动力来源。“每艘船上都配备两组锂电池,续航里程可达400公里。”杭友斌说,电动船舶以其低成本、低能耗、环保、性价比高等优势,正逐渐取代传统燃油船,成为未来船舶业发展的新宠,“目前,企业的订单大多为清洁能源船舶,我们刚刚还跟冰岛船东签订了1100箱甲醇双燃料船合作意向书。”
国内多个船东也纷纷与口岸船舶签订新能源船舶建造项目,包括采用光伏作为港口停泊能源的75000DWT吨级散货船、1800DWT内河LNG双燃料船、130米纯电动散货船、120标箱混动河海直达集装箱船等。
“去年,口岸船舶销售3亿元,今年预计可达8亿元,明年将冲刺15亿元。”杭友斌表示,在碳达峰和碳中和政策、限硫令大背景下,口岸船舶将抢抓新能源船舶发展机遇期,加大市场开发和科研投入,扩大市场份额,不断做大做强企业,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来源: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