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2022亚洲教育论坛年会”在成都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论坛主题为“致敬教育,向光而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杜玉波出席并致开幕词,学会副会长、四川大学原党委书记王建国,副会长、秘书长姜恩来,监事长孙维杰等出席论坛。哈萨克斯坦前总理捷列先科,新西兰前总理珍妮·希普利,世界创意产业之父约翰·霍金斯,牛津大学执行校长理查德·霍博思,美国华盛顿大学(塔科马)原校长马克·帕加罗,英国剑桥大学助理校长杰弗里·沃德,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院长丹·施瓦茨等通过线上参会并致辞。来自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60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孙维杰主持论坛开幕式。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杜玉波致开幕词。
杜玉波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教育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重要职能,在应对全球性挑战、破解时代性课题、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的动荡变革期,教育只有主动变革、主动作为,才能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提出的教育目标,为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与世界和平做出应有贡献。
围绕论坛主题和亚洲教育发展面临的共同挑战,各国专家学者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捷列先科认为,世界人民的教育发展有赖于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珍妮·希普利认为,教育是通向未来的桥梁,发展教育有助于减少差异带来的破坏。约翰·霍金斯认为,尽管世界在变,但培养创造力、懂得倾听,不断提高知识水平以及处理信息的能力依然重要。理查德·霍博思认为,教育是通往改变的途径,能够发现人性、塑造性格,百年变局之中教育是改变世界的力量源泉。马克·帕加罗认为,在新冠肺炎疫情使得贫者更贫的情况下,每个教师更应该担负起我们的责任,心怀启迪心灵的使命。杰弗里·沃德认为,疫情之下教育应该有所改变,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教授学生新的技能,引领学生成长。丹·施瓦茨认为,教育的重点是要终身学习,而不仅是掌握现在已有的知识。
姜恩来作题为“信息技术助力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主旨报告。他从信息技术助力高等教育公平、增强学生文化自信、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升“数智”治理能力、促进教学质量评价五个方面展开,介绍了信息技术为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普惠所作出的重要贡献。他强调,信息技术促进人才培养是以问题为导向的学校系统工程,是对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新梳理和定位,是用现代管理思想和教育教学理论进行流程再造,最终回归大学本质,为国家输送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建设性能力的创新型高水平人才的一项艰巨系统工程。
参加本次论坛的还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张力、浙江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眭依凡、浙江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宣勇、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朱旭东等。张力对二十大报告中建设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当代至未来教育结构的发展进行了解读。眭依凡、宣勇、朱旭东在高等教育分论坛上就“新时代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机遇和挑战”主题参与交流研讨。
论坛期间设高等教育论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青少年心理健康论坛、乡村人才振兴论坛、家庭教育论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论坛等八个平行分论坛。
论坛现场。
(来源:中国高等教育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