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袁军宝、陈灏、王志
山东是全国工业门类最齐全的省份之一,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记者近期在山东各地采访发现,从科技创新推动高端装备不断取得新突破,到数字化改造后的一条条智能生产线走进传统工厂,再到绿色成为各行业越来越亮的底色,山东工业此前“笨”“重”的“大象经济”面貌已渐行渐远,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成为亮丽新名片,为经济增长及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支撑。
高端化打造产业新气质
近期,一个直径超过15.6米、重达155吨的“乾坤圈”通过高速公路从济南市章丘区运抵山东沿海港口。
据介绍,这个由伊莱特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核电支承环,近50米长的圆周一体成形,没有焊缝使其更加安全,可承载7000吨重量,安装到位后60年不用更换。
在伊莱特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环形大锻件正在轧制中。(资料片 新华社发)
今年以来,山东高端装备制造频频出彩。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雅万高铁高速动车组运抵印尼,国信集团“国信一号”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养殖的首批深海野游大黄鱼起捕上市,潍柴动力推出全球首款本体热效率51.09%柴油机……高端装备的不断突破,持续擦亮山东制造业金字招牌。
高端化转型背后的最大推动力是创新,创新也成为记者采访时,众多企业和政府人士说得最多的关键词。
据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张海波介绍,山东深入实施先进制造业强省行动计划,加快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中心,已累计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3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23家;拥有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67家、质量标杆54家、工业设计中心43家,均居全国前列。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山东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5.1%、9.4%,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9.8、4.1个百分点,继续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其中,新能源汽车、光电子器件、单晶硅等产品产量分别同比增长282.8%、68.8%、56.5%。
智能化激活发展新动能
在浪潮集团的服务器智能工厂里,工业互联网平台助力下的智能锁附机器人飞速运转,8分钟可自动锁完130颗螺丝,车间大屏实时显示着各类生产数据。工厂还可同时生产数十类产品,实现大规模定制,生产效率提升30%。
“浪潮整合自身在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及5G、企业管理软件等领域的技术实力,建设了服务器智能工厂。”浪潮集团董事长邹庆忠说,在实现自身智能制造能力的基础上,浪潮加大对工业互联网、应用软件等战略业务的布局,服务更多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
员工们在浪潮高端容错计算机产业基地生产服务器。(新华社记者朱峥 摄)
受访的不少企业家表示,对企业而言,数字化转型已不是“选择题”,而是关乎生存和长远发展的“必修课”。为此,山东各地把工业互联网作为关键抓手,“建平台”“用平台”双轮驱动,大力推动制造向“智造”升级。
山东省工信厅一级巡视员高方表示,瞄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主攻方向,山东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累计培育海尔卡奥斯、浪潮云洲等4个国家级“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占全国七分之一;5G、工业互联网等创新应用案例数量均居全国前列,两化融合指数(115.9)居全国第二,产业数字化指数(80.3)居全国首位。
绿色化刷亮发展新底色
在山东蓬莱,一期总投资316亿元的万华新材料低碳产业园正在建设中,未来将成为万华第三代低碳甚至零碳高端化工新材料产业园。位列全球化工30强的万华化学集团,是我国唯一、世界少数拥有异氰酸酯自主知识产权的化工企业。从“单项冠军”奔向“零碳化工”,万华化学的改变是山东制造业绿色化转型的一个缩影。
在万华化学集团磁山全球研发中心,科研人员在做实验。(新华社记者郭绪雷 摄)
据张海波介绍,山东牢牢抓住新旧动能转换“牛鼻子”,积极推动制造业绿色发展,培育绿色低碳载体,促进制造业降碳减碳——“十三五”以来,全省压减钢铁产能占全国总量的12%,整合转移和淘汰炼油产能3100万吨,压减焦化产能2800万吨,关停电解铝违规产能321万吨,退出斜交胎产能2200万条标准胎,化工园区由199家压减到84家;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10万多个,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超过60%。
一些传统产业通过技术改造,节能降耗水平显著提升。在山东东华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传感器、标识解析等技术采集电、热、原料、废弃物等数据后,可快速定位碳排放主要来源与降碳重点方向。公司负责人介绍,这一技改措施,每年可节电4000万千瓦时、节约标煤1.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9万吨。
目前,山东列入工信部绿色制造的项目达567个,其中“绿色工厂”223家,数量居全国第二位;217种节能技术和装备产品进入国家工业节能技术和“能效之星”装备产品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