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篮球突然晕倒 南京医生72小时拆“弹”救命

2022年11月16日 21:04:38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嘭!”的一声闷响,一个身体突然重重地摔倒在篮球场,一动不动。

  “小丁,小丁,快醒醒,你怎么啦?快,快!快打120!”

  伴随着一阵刺耳的警笛声,急救车紧急驶往南京市第一医院河西院区急救大厅门口。小丁被迅速送往抢救室进行抢救。

  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心脏按压、电除颤、注射肾上腺素及补液……所有抢救动作一气呵成,有条不紊。小丁的命保住了,随即被转入重症医学科监护治疗。

  病因不明 疑点重重

  经初步处理,小丁神志转清,病情稍有好转。而河西院区重症医学科医生孙加奎却眉头紧锁,他一直在思考:病人虽恢复了意识,但预防恶性心律失常再发,首要的就是找到病因。按理说,酷爱篮球运动的小丁,年轻、体健,是什么原因导致心跳骤停的?冠状动脉血管栓塞?肺栓塞?张力性气胸?

  孙加奎有条不紊地逐一对责任护士孙晓倩下达医嘱:“血气分析、急查电解质心肌酶、十八导联心电图检查……”。

  每一个指令的发出,伴随着的是护士们穿梭在重症监护室的训练有素的身影。 因为她们知道:超声机里那颗“跳动的心”是那么年轻、有活动力,必须分秒必争!

  “铛,铛,铛”!监护仪红色的报警如约而至,显示HR170-180次/分,ABP 85/35mmHg。

  “去氧肾上腺素100ug/IV,胺碘酮150mg/IV,心电图检查,请心内科会诊协助治疗”。

  “注意血压变化、浅镇静,降低心肌做功及氧耗、避免诱发恶性心律失常”。

  这一夜的重症医学科,一如往常——奋力守护着每一位患者,犹如一座“白色巨塔”抵御着黑夜的侵袭。

  “真凶”查明  “炸弹”藏身

  已到第二天清晨,当时针指向07:30的那一刻,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施乾坤就已上班,他第一个迈进了监护室,开始组织病例研讨。

  心肌酶、血气生化、心电图、听诊器……医生再次进行全面而细致的查体。恶性心律失常、主动脉瓣听诊区有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心电图及心肌酶报告异常,结合此次突发情况,仔细评估患者的心脏问题,了解既往病史。

  “找到了,找到了!”孟超医生发现: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伴主动脉瓣下室间隔基底段可见长约9mm膜样回声突左室流出道侧,导致左室流出道狭窄。

  别看“真凶”小,它就像一颗定时炸弹深深地埋在小丁体内,随时可能“爆炸”,危及生命。

  查明真相,科室立即联系心胸血管外科王睿副主任,病人需要他立即手术!

  多科协作 拆“弹”成功

  一秒也不能耽搁!河西院区心胸血管外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超声医学科多学科会诊,确定了治疗及手术方案。

  在河西院区多学科的鼎力协作下,小丁的手术圆满成功,体内的这颗“定时炸弹”终于被成功清除。

  从命悬一线到排查病因到重获新生,仅仅用了72小时!

  本次成功救治,得益于南京市第一医院河西院区救治流程的不断优化,得益于急诊科、重症医学科、心内科、超声诊断科、麻醉科、心胸血管外科等多学科无缝对接及精准治疗,体现了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技术水平和使命担当。

  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施乾坤介绍,“南京市第一医院河西院区已经成为一支素质优良、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的医护团队,现开放床位12张,配有先进的中央监护系统、高端心电监护仪12台、呼吸机11台、血液净化机器2台,以及心脏除颤仪、超声机、血气分析仪等先进设备,承担了河西院区危重症病人抢救与治疗”。

  实施“摘弹”手术的心胸血管外科副主任王睿说,“心胸血管外科进驻河西院区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开展各类心脏手术近200台,包括冠状动脉搭桥术、瓣膜置换及成形术、主动脉夹层人工血管替换、心脏移植术等各种复杂的、高难度手术”。

  同时,心内科也在河西院区开展了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介入术、起搏器植入术、CRT-D植入术等项目。

  “心胸血管外科、心内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等多个科室协同作战,组成了河西院区心血管科急救体系,和本部院区实现同质化运作,把优质的医疗服务带给了河西地区的广大心血管患者”,施乾坤说。

  (《零距离》记者/王华素 通讯员/吴雪 孙忠河 编辑/汪泽)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