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新闻讯 通讯员/孙玉芸 侯雨萌)脊髓损伤是脊柱损伤最严重的并发症,会导致损伤节段以下肢体严重的功能障碍。这部分患者往往都存在大小便功能障碍,需要借助导尿管或按压腹部等手段辅助排尿,不仅会给患者本人带来身体和心理的严重伤害,还会对整个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近日,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一项进展多年的临床科研项目,成功帮助一位瘫痪两年的黑龙江患者正式告别“尿袋”,并点亮了她未来的康复梦想。
车祸致脊髓损伤,瘫痪卧床两年余
2020年6月,47岁的孙女士在北京工作期间不慎遭遇车祸,重伤了孙女士的脊髓,在当地医院进行了手术抢救。
术后,医生遗憾的告诉孙女士,经全力抢救,还是没能挽救她的脊髓,她的胸椎第8节段以下瘫痪。这让她遭受了晴天霹雳,原本精彩的生活蒙上一层阴影,这意味着今后再无站立的可能……
“当时,我真的是心灰意冷,两年来出门没超过5次。”回忆起那段时光,孙女士眼眶湿润。瘫痪在床的孙女士每天只能靠导尿袋排尿,这“难言之隐”让她苦不堪言。回到黑龙江老家后,孙女士的家人便辞去工作全职照顾她,负责每天的翻身、肢体按摩等照护工作,就这样日复一日的卧床了两年之久。
曹晓建教授与孙女士和家属交流
意外发现点燃新希望,跨越两千公里求医
“看到家里人这么辛苦,也曾想过一了百了,但是偶然看到的信息让我重燃了希望。”孙女士表示,她看到有一项正在研究阶段的临床科研项目—精确骶神经切断反射弧重建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研究者为江苏省人民医院曹晓建教授团队。通过了解,该项目研究方向是通过手术干预的方式,将人体“排尿”功能进行重建,让截瘫病人也有恢复自主排尿功能的可能。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孙女士和家人决定跨越两千公里从黑龙江来江苏南京求医。
曹晓建教授为孙女士查体
受损脊髓重新“搭桥”,皮肤成排尿新“开关”
曹晓建教授在了解孙女士情况和病史后,给她详细进行了检查,确认她可以作为研究对象开展此项研究。曹晓建教授表示,这是在以往技术基础上更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即利用截瘫后失去作用的体神经,通过手术将其精确“改道”,行双侧椎管内硬膜外体神经与支配膀胱的内脏自主神经多根精准吻合反射弧重建,进而简化手术,减少创伤,形成一种更具效率的可经皮肤控制的神经反射排尿通路。相当于把已经损坏的脊髓神经重新“搭桥”,病人只需在小腿后外侧或者臀部大腿骶1神经支配区皮肤进行刺激,产生并释放的电信号就能顺着已经移位的神经根到达膀胱,进而自主控制排尿,甩掉尿袋子。
在骨科殷国勇主任及全体医护人员的大力支持下,曹晓建教授与章少华副主任医师等团队成员为孙女士进行了手术治疗,术后,孙女士表示膀胱功能明显改善,很快拔除导尿管,告别了跟了自己两年之久的“尿袋子”,大便功能障碍也明显缓解。原本只有胸部以上有知觉慢慢的变为髋部逐渐恢复直觉,坐立时间也在逐渐增加,这些变化都让孙女士非常惊喜。
在康复医学中心王彤教授、朱奕副主任医师团队指导下,经过两周左右的康复训练之后,孙女士顺利出院,多年未见笑容的脸上也浮现了灿烂笑容,她表示江苏省人民医院给予了她重生的信心,她将继续乐观的面对生活。
孙女士点赞省人医骨科团队和康复医学中心团队
据了解,目前该项研究成果已在骨科脊柱领域领先的国际期刊《Spine》发表,审稿人给予很高的评价:“在脊柱外科,这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于脊髓损伤膀胱功能障碍患者来讲,椎管内硬膜外神经移位反射弧重建将开辟脊髓损伤膀胱功能障碍治疗的新纪元。” 曹晓建教授表示,这项研究未来还有更广阔的前景,希望能为更多脊髓损伤患者带来康复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