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修安,是盐城大丰区实验初级中学学生会主席,他勤学敏思,热爱环保,对自然科学情有独钟。15岁的他,是“中华暗夜星空保护联盟星空少年团”团长,是“南黄海大自然讲堂及星空讲堂”的学生教员,是盐城市首家非国有博物馆“本场人博物馆”的义务讲解员。陈修安先后被评为“盐城市十佳美德少年”“新时代江苏好少年”“江苏省少年科学院‘十佳’小院士”,他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好少年的梦想与担当,朝着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忠实践行者的目标奋勇前行。
孩提记忆 滩涂上撒欢
陈修安的童年与同龄人略有不同,他的童年“主场”不是家也不是游乐场,而是黄海滩涂。陈修安的外祖父常年致力于生态湿地保护。幼时起,他就常随外祖父“泡”在滩涂。回忆起十多年前的一幕幕,外祖父不禁笑了起来,“他从三四岁开始,只要不上学,就跟着我们到芦苇荡。”
陈修安外祖父口中的“我们”,其实是一支有情怀有理想、长期致力于生态文明保护事业的志愿者队伍。他们中有的是摄影专家,有的是植被专家,还有的是麋鹿保护专家。正是在这样充满正能量的“磁场”中,陈修安茁壮成长。“他们教会我认识虫鸟和植被,欢声笑语都在脑海里,我爱爷爷们,爱黄海滩涂,更爱美妙的大自然。”
耳濡目染 玩乐中成长
大自然的无穷魅力,外公和专家爷爷们潜移默化的影响,无一不牵动着陈修安幼小的心,他渐渐地在玩乐中对探究大自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他跟着大人们趴在草丛中观察麋鹿习性、迎着海风采集标本、参与南黄海湿地田野调查……“小时候就是觉得好玩有趣,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这儿的感情更深厚,兴趣也更浓郁,后来我可以独立撰写观察日记和调研文章,自己去探索和发现。”
历经十多年,昔日滩涂上撒欢的小娃娃长成了阳光稳重的大男孩。在这期间陈修安先后参与“南黄海濒临灭绝植物保护行动”“湿地文化认知行”“湿地净滩行动”“湿地野外田野调查”等多项生态保护志愿活动百余次,积极参与“乡土文明‘本场人文化’研究”。
“这么多年,他从没动摇,我们会支持和鼓励他勇往直前。”用陈修安妈妈的话说,也许儿子就是玩着玩着有了兴趣,做着做着有了感情,看到儿子跟随外祖父的步伐茁壮成长,她满是自豪。
兴趣使然 坚守下前行
“小学三年级起,我就跟随成人志愿者在南黄海湿地从事田野调查,调查主体之一为南黄海湿地上现存的本土植物,经过多年努力,史料记载485种,我所在的志愿者团队采集到312种,现有种子312种、标本646件,不过很多野草还等不及我们认识它就消失了,这是生态保护上缺失的一环。”陈修安说。因此,2022年,陈修安提出“关于建设南黄海野草种子基因库的建议”,此建议被评为“‘少年号角’十佳科学建议”,获省级“小五年规划——我为高质量发展献一计”科学建议征集评选初中组一等奖。
陈修安不仅自己热衷于生态文明保护事业,还以实际行动影响着身边更多的青少年。2020年,野鹿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被确认为沿海地区首个“中华暗夜星空保护地”,入选世界暗夜保护地名录,陈修安担任“中华暗夜星空保护联盟星空少年团”团长、“南黄海大自然讲堂及星空讲堂”的学生教员,多次组织星空知识科普公益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公益志愿者的使命,“一头成年麋鹿一年需要40亩滩涂草地的供养,麋鹿种群数量增加给滩涂植物自然生长带来挑战,我们划定一块约1000亩的自然空间,除人工干预、减少动物啃食外,还移植培育野菱、野草莓等几近灭绝的野草,在浅水滩恢复栽植青蒲、香蒲,优化大型鸟类栖息生态。”
细数陈修安和青少年志愿者团队目前取得的成果,古稀之年的外祖父满是欣慰:“他对生态文明保护事业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希望这一股力量在全社会形成合力,推动着他和更多青少年为地方生态文明保护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