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羌绣“邂逅”苏绣 两位刺绣大师“针线对话

2022年11月03日 09:55:19 | 来源:看苏州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1300多年前,曾任苏州刺史的刘禹锡挥毫写下名篇《陋室铭》,让远在西蜀的绵阳名声大噪,也让苏州与绵阳有了最早的“遇见”。

  1300年后的今天,一座来自绵阳的“流动博物馆”翩跹而至。在苏州的地标性建筑东方之门下,云朵上的芭蕾“羌绣”邂逅姑苏城的传奇“苏绣”,羌绣大师陈云珍与苏绣大师姚惠芬以针线对话,碰撞指尖上的新火花,书写新的相遇。

  “这幅2米长的画布上,描绘了北川羌区五景,辅以羌族牡丹花、云纹等素材,融合了羌绣与苏绣两种针法。”

  昨天(11月2日)晚上,羌绣大师陈云珍穿着传统的羌族绣花服饰,佩戴一身叮铃作响的银饰出现在“绵阳造”苏州展文化旅游展区,同时,苏绣代表性传承人姚惠芬也惊喜亮相,两人共同讲述《锦绣羌城》这幅作品背后的含义,让现场升腾起了一片非遗浪潮,吸引了无数市民驻足观赏。

  姚惠芬向记者透露,这幅作品是2010年的时候苏绣团队与羌族绣娘们共同创作的作品,并在上海世博会上进行了重点展示。

  作品中融入了很多苏绣的针法,因此作品呈现了“粗中有细”的特点,且色彩上“浓妆淡抹”,非常相宜,不同刺绣文化之间的碰撞与融合呈现出了一种美美与共的繁荣景象。

  姚惠芬表示,时隔12年再看到《锦绣羌城》这幅作品,当年创作的场景历历在目,感慨颇深。“这次展会上,我看到了很多优秀的羌绣作品。这些作品在羌绣原本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探索,让我笃定了未来苏绣和羌绣融合共创的更多可能性。”

  活动结束后,陈云珍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讲述她眼中的羌绣。

  11月1日-3日,中国(绵阳)科技城苏州行启幕,以“绵阳品牌·中国品质,让世界爱上绵阳造”为主题的“绵阳造”苏州展也在东方之门揭幕。您作为羌绣文化的传承者亮相展馆的文化旅游展区,此次来苏您有什么样的期待?

  A:这次是我第一次来到苏州,苏州给我的感觉就是小桥流水人家,充满着江南意韵。这几天我去了苏州的虎丘,寒山寺等地,看到了苏州人生活的富裕闲适,也感受到了苏州深厚的文化和历史底蕴,这使我受益匪浅。

  一直以来,苏绣给我们的印象就是精美与高大上,让人向往。这次我来苏州是希望作为羌绣传统刺绣的传承人,能够推动羌绣与苏绣的交流与碰撞,让羌绣与苏绣实现“梦幻联动”,也借此机会向苏州的老百姓推广羌绣这一传统手工艺。

  在很多活动现场,您都会身着一袭羌绣民族服装出现,对于您来说,这有何意义?

  A:羌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在很大程度上,羌绣就承载着羌族文化的传承重任,也被称为穿在身上的“民族史诗”。我希望让羌绣这一古老而珍贵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用一针一线绣出新时代的“民族史诗”。

  羌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长期生活在崇山峻岭之上,有“云朵上的民族”之称,拥有悠久独特、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羌绣也有“云朵上的芭蕾”之美誉。在您看来,羌绣有什么样的特点?和苏绣有何区别?

  A:与苏绣的柔和文雅高观赏性不同,羌绣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接地气”。

  羌绣普遍用于衣服、腰带、花鞋、围裙等百姓们的“日常装备”中,密密麻麻的针脚增加了衣物的耐磨性,因此非常实用。

  在制作技艺上,羌绣用材更加亲民,除了丝线之外,也常以粗布为底,棉线为丝,以刺绣、挑绣、扎绣三大类为基础。

  除此之外,不同于苏绣用色的淡雅清新,羌绣的色彩艳丽,民族风格浓郁,寓意吉祥如意以及百姓对幸福生活的憧憬与渴望。在图案上,也大多从大自然中获得灵感,将山川草木、花卉瓜果、飞禽走兽、古朴纹饰作为创作的原型,再通过自己的感悟二次创作,构造图案和颜色,并进行制作。

  您不仅肩负羌族文化的传承重任,还一直赋能女性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她力量”的绽放,能不能给我们具体介绍一下您是如何带动上万绣娘灵活就业,改变生活的?

  A:羌绣不仅是用来看的,更要让它产生价值,让更多的人通过羌绣这门技艺过上幸福的生活。

  2008年“5·12”汶川地震后,羌绣艺术遭到巨大破坏,大量羌绣精品被埋于瓦砾之下,为了拯救羌绣这一古老艺术,我来往于茂县、北川、平武等羌族地区之间,致力于羌绣传承。

  在这过程中,我发现震后一些农村留守妇女缺乏一技之长,一些外出打工的妇女也难以照顾家中老小,为了帮助他们实现居家就业,我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于2014年成立云珍羌绣专业合作社,免费培训绣娘2万余人次,让更多妇女有一个就业门路,让她们用自己的双手实现了自我价值,过上了美好生活,更让传统民族技艺发扬光大。

  我们了解到,您作为羌绣文化的传承者,一直致力于羌绣的推广与创新,将传统的“指尖技艺”发展为“指尖经济”,并不断融入时尚元素,能不能给我们具体讲讲?

  A:我一直觉得,羌绣不光要让大家过好小日子,还要走出大山、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就必须与时俱进,要让传统羌绣“潮”起来,将新时代的时尚元素融入其中。

  羌绣不仅是羌山之中普通的羌家技艺,而是独具民族特色的艺术品,是集艺术与实用于一体的国家文化瑰宝。

  在我女儿的建议下,我将传统羌绣从颜色搭配、图案创新、产品升级三个维度进行改进。除了衣服、腰带、鞋帽等日常衣物,我们把羌绣元素广泛用于饰品、文具、箱包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并创作更多年轻人会消费的产品,比如耳环、戒指、包包、钥匙扣等等。

  通过创新,让羌绣渐渐从服饰中超脱出来,变成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小物件,走入更多人的生活中,让传统文化更加符合现在消费者的消费水平。

  对于羌绣的未来发展,您有何打算?这次的苏州之行,有没有为您提供灵感,想和苏绣来场“梦幻联动”?

  A:在我看来,“自信自强和“创新”是羌绣能够走出大山走向世界的根本,在乡村振兴的路途中,我们要继续把新的思想、新的理念、新的元素充实到新的羌绣作品中,绣出新时代的民族史诗,让全世界更多的人们了解中国羌绣的美丽与神奇,让更多更优秀的羌绣作品站上世界舞台。

  未来,我想创建一个羌绣的品牌,将羌绣与科技、羌绣与旅游、羌绣与农产品相结合,并让羌绣与国际大品牌进行合作,创作更多的作品,使它走向更高的舞台,让更多人了解传统文化,了解羌绣。

  我也期盼能和苏绣大师合作,进行两地的文化交流,创作羌绣x苏绣融合的作品。

  陈云珍

  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云珍羌绣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伊珎羌绣有限公司总经理,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员,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羌绣传统刺绣工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后,陈云珍成立了云珍羌绣专业合作社,带领350余名留守妇女和残疾人士用自己的双手实现了自我价值,过上了美好生活。2012年6月,陈云珍被评为省级羌族刺绣传统手工技艺传承人;2015年荣获“全国优秀农民工”荣誉称号;2019年荣获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在脱贫攻坚战中,陈云珍创办“扶贫公益作坊”免费培训绣娘多达20000余人次,带动500余人实现居家灵活就业,奔上了小康之路。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