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技术改造 让资源“转”起来 碳排“降”下来

2022年10月29日 17:05:30 | 来源:一起镇江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2012年,镇江成为第二批“全国低碳试点城市”之一,到今年已经整整十年。十年来,镇江市通过不断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发力产业转型提档、动员全社会节能减排,交出了一张亮眼的成绩单,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力。记者近日走访了镇江市多家企业,通过他们来看一看,我们镇江这十年来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的实践和探索。

科技创新+技术改造 让资源“转”起来 5.jpg

  一块上海或南京某饭店寿司盘中的干冰,竟可能出自我们镇江一家火电厂的烟囱,这一“奇思妙想”正源自江苏华电句容发电有限公司在碳循环利用中的技术创新。记者在这家企业的碳捕集生产车间看到,一块块冒着“白烟”的干冰从管道落入蓝色的食品箱中,最终打包配送给有需求的商家。而这些干冰的原材料,其实来自火电厂经过除尘、脱硫、脱硝之后的净烟气。

科技创新+技术改造 让资源“转”起来 3.jpg

  江苏华电句容发电有限公司运行部锅炉专职 乔大伟:我们每年大概捕捉二氧化碳是一万吨,经过我们二氧化碳的吸收,再加上精制过程,然后形成这种干冰。干冰它的纯度是在99.9%的这种纯度,食品级的二氧化碳,主要供应到上海和南京的冷链运输和食品保鲜。

科技创新+技术改造 让资源“转”起来  乔大伟  .jpg

  虽然头顶的烟囱冒着滚滚白烟,但记者在厂区却闻不到一丝刺鼻的气味。工作人员介绍称,烟囱排出的气体虽然看着像烟,但基本上都是水蒸气。

科技创新+技术改造 让资源“转”起来 1.jpg

  公司2019年投建的碳捕集项目,采用了目前国内最先进的碳捕集利用技术,每年捕集二氧化碳10000吨,其减排功效相当于植树9万棵。此外,干冰的销售每年还能为企业带来700万元左右的收益,实现了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在这块小小的食品级干冰背后,是企业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清晰主线。

科技创新+技术改造 让资源“转”起来 6.jpg

  江苏华电句容发电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何飞:句电公司自从公司成立以来,一直突出环保优先的理念,累计环保投资达到了34亿元,占我们总投资的比例超过了20%。4台机组都是超低排放机组,脱硫脱硝电除尘系统均采用了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科技创新+技术改造 让资源“转”起来 何飞.jpg

  资源循环利用,激发绿色动能。据了解,镇江市此前发布了企业绿色金融支持的“白名单”,句电公司凭借节能降碳的创新举措,拿到了碳排放配额质押贷款。今年以来,企业积极响应镇江市蓝天保卫百日攻坚“立剑”行动,制定了污染物降排专项方案。

科技创新+技术改造 让资源“转”起来 7.jpg

  江苏华电句容发电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何飞:通过采取调整煤炭采购结构,提高环保设备出力及可靠性等措施,我们不惜成本,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排放浓度压降至百分之13、25、1.5mg每立方米以下,2022年1-3季度三项污染物排放浓度同比下降29.8%、21.6%、36.6%,三项污染物排放浓度已达到了我们自从建厂以来的历史最优值。

  而就在距离句电公司数公里之外的鹤林水泥有限公司里,记者漫步整个厂区,看不到任何因水泥生产产生的粉尘。企业不仅把粉煤灰、脱硫石膏、硫酸渣等工业废渣作为生产原料,还利用余热发电、余热烘干,解决了公司四分之一的生产用电量,折算下来节能4.12万吨标准煤,每年可为企业节约电费0.67亿元。

科技创新+技术改造 让资源“转”起来 8.jpg

  鹤林水泥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盛新军:以前烘干物料你需要烧煤或者其它热能把水分蒸掉,现在都用余热,这样就充分利用它的热源,我们现在基本上这块解决百分之二十到二十五的电,基本上一年节省一亿五千万度电左右。

科技创新+技术改造 让资源“转”起来  盛新军.jpg

  记者了解到,仅2018年到2021年间,鹤林水泥在减排降碳方面的技术改造投入就超过了2.35亿元。接下来的三年里,企业还将通过一系列节能减排的举措,将企业用电减少一亿度左右;此外,在资源综合利用和低碳发展方面,企业还将增加固废协同处置,利用水泥窑高温碱性密封的生产系统特点,协同、无害化处置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为城市、社会可持续发展出力。

科技创新+技术改造 让资源“转”起来 11.jpg

  鹤林水泥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盛新军:因为我们处置一个高温,像我们的窑的话,是1600度的高温,像其它处置它的燃烧温度相对较低,八九百度,工艺不同,基本上这块我们处置之后没有任何排放,固废也没有,烧了之后这个灰是作为原料进去的,其它的东西最后它都会变成一个产品,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