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产业蓬勃兴起,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老百姓钱包越来越鼓……刚刚过去的十年,是南通市如皋市城乡建设发展的“高光时刻”。
这十年,如皋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起点,以发展特色乡村产业为引擎,画好百姓幸福“同心圆”;这十年,如皋以省级创新型示范县市建设为引领,守护绿色发展生态本底,抢抓产业转型升级机遇,绘就宜居宜业新画卷。
激活内生动力,乡村振兴“旺起来”
暑去凉来,正是出游的好时节,如皋市城北街道平园池村的千亩荷塘间人影绰绰。“这里已经成了我们每年必打卡的旅游景点之一!”游客王德兰笑着说道,荷花虽已渐次凋落,但满目青碧荷叶依旧让人畅快。
眼前的美景有多来之不易,平园池村党总支书记刘炜建感受最深,“十年前,村庄环境脏乱不堪,那时村里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根本留不住年轻人。”
修建硬质化道路、整顿关闭散乱畜牧养殖户、重塑荷藕文化特色……2014年,刚上任的刘炜建大刀阔斧整治村容村貌,不仅美化了村庄环境,更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有人干起甲鱼、龙虾、乌鱼养殖,有人发展生态采摘,有人开起景区民宿……以“千亩藕池文化园”为核心的旅游产业链应运而生。去年,平园池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67.5万元,实现新突破。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带来了人气,振兴了村集体经济,也鼓起了老百姓的“钱袋子”。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乡村,平园池村的嬗变是如皋不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和美丽乡村建设的缩影。十年来,如皋扎实推进农村重点领域改革,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产业振兴、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农村的主体、要素、市场不断被激活,闲置土地、设施大棚都成了农民眼里的“金疙瘩”。2014年,如皋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210元;今年一季度,如皋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到10046.6元,乡村振兴事业正阔步向前。
集聚创新要素,经济发展“活起来”
走进位于如皋市高新区的江苏卓远半导体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国内最为先进的金刚石基片制造产线正在有序运转。不同于一般的高新技术企业,卓远半导体属于典型的“三高”企业——人才含金量高、技术水平高、研发投入高。
据了解,卓远半导体致力于第三代半导体晶体材料及装备的研发生产与制造,其自主研发的高端智能长晶设备打破了“瓦森纳协定”对我国半导体行业的技术封锁。企业牢牢把握住人才这一“创新密码”,组建了强大的海外科研团队、多学科核心团队。
“我们的人才团队已从最初的13人扩充到现在的70人。”卓远半导体副总经理黄建国说,在人才优势的强势助攻下,短短几年时间,企业便跃升国内半导体产业领域的科创领头羊之一。
目前,卓远拥有授权发明专利12件,获评江苏省潜在独角兽企业,去年销售收入突破一亿元。除了自身技术过硬外,政府对科创项目和人才的全方位扶持,是企业不断取得创新突破的源动力。
十年来,如皋统筹谋划全市创新布局,加速集聚各类创新要素,不遗余力地把科创项目和高端人才作为推动区域发展的最大动力和最强引擎。目前,如皋汽车及零部件、新型电力装备、电子信息等六大优势产业占全市规模工业比重超80%,拥有高新技术企业316家,较“十一五”期末增长750%。“我们每年都会出台促进科技创新激励政策,‘十三五’以来,累计兑现市本级科技创新奖励1.44亿元。”如皋市科创办相关负责人董宇介绍道。
厚植生态底色,人居环境“美起来”
“我每天都会到河边散散步,很舒心,宝塔河现在变化可太大了。”居住在如皋宝塔河附近的邹笑纯发出感慨,宝塔河生态景观带成了这两年百姓最爱去的休闲场所之一。白天,水清岸绿,鱼翔浅底;入夜,沿岸的健身步道上灯火斑斓,市民悠闲漫步,俨然一幅“水在城中流,城在水中映,人在水边行”的生态动图。
在不少年纪稍大的如皋市民记忆里,原本清澈的宝塔河受周边生活污水和垃圾污染,逐渐淤积断流。为恢复河道生态肌理,如皋将宝塔河生态修复工程纳入2017年为民办实事工程之一,以节约型园林、海绵城市为理念,合理开挖水面,并合理种植20多种水生植物,不仅让水系活了过来,还增添了许多灵动性。
在宝塔河与龙游河交界段,河面平整宽阔、碧波荡漾,两岸绿树成荫、风景如画。通过拓宽河道、清淤疏浚、水系连通等一系列整治措施,原本狭窄的小河实现了“颜值”和功能的双重蝶变。当前,如皋正统筹推进“龙游河科创走廊”规划建设,以生态环境综合提升为抓手,吸引科创企业进驻、助推产业“绿色”升级,用“好风景”创造“新经济”。
十年来,如皋市高度重视城市水系建设工作,以水为墨、以城为纸,书写“绿水青山”答卷,累计恢复和新增河道15公里、新增水体面积28万平方米、新增绿地面积16万平方米,勾勒出“六横两纵、外圆内方”的城市清水网,“水韵如皋”美丽新画卷徐徐铺展,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持续攀升。
(来源:如皋市融媒体中心/陈嘉仪 周玲 陈慧伦 编辑/周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