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狮运动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形式多样、流派丰富的舞龙舞狮已经成为我国优秀民俗文化代表之一。但相比于其他运动,龙狮样貌繁重、训练困难的“高门槛”却成为其推广、传承路上的“拦路虎”。今天(10月26日),记者从南京理工大学了解到,一支名为龘龘(dá)龍的南理工学生团队向这个难题发起挑战,要让代表中华民族精气神的龙“人人都能舞,人人都会舞,人人都爱舞”,让中国舞龙迈向新未来。
人人能舞,传统龙大瘦身
龘龘龍项目负责人沈源是龙狮国家级裁判员、“丁伙龙舞”第五代非遗传承人,来自“龙川”——江苏扬州的江都。被祖辈数十年如一日发展龙狮运动的精神感动,沈源对龙狮产生了深厚情感,希望更多人能加入进来,成为龙狮传承者。但传统舞龙一般需10人以上成队,龙头至少重6斤,龙身长达18米或更甚。支撑着如此重量和长度的传统龙,需要很大的力气与耐力。要让人人都能舞,首先要解决传统龙“体重”和“身高”问题。
2019年,沈源来到南理工攻读龙狮专业硕士研究生,凭借着学校龙狮运动在全国的龙头地位以及学校一流的创新创业生态平台,在江苏省龙狮运动协会的大力支持下,龘龘龍团队创新舞龙形态,将“十人一龙”变为“一人一龙”,提出“中华健身龙”新方案,通过创新器材、建立动作数据库和创编配套曲目三步,实现“人人都能舞”目标。
历时三年,龘龘龍团队走遍全国3省16市,寻访42位手艺传承人,实地调研39项国家级非遗龙舞形象,以此确定单人龙的外形、规格。利用数字建模、超百次结构优化和材料实验,历经四代产品更迭,最终创制出龙头小巧、龙身轻薄又不失威武的“单人龙”。这条龙轻便价廉、安全耐用,更适合日常健身场景,被中国龙狮运动协会指定使用。
人人会舞,健身龙展新姿
有了器材,如何让大众都会使用成了第二大难题。传统舞龙队在表演前需经过高强度训练来完成相互配合的复杂动作,单人龙无法做到,必须改良,在保留传统舞龙精髓的同时制定新的操作标准。
经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个人、龙狮运动专家葛国政教授指导,龘龘龍团队联合大数据专家及龙狮行业专家,通过动作采集、特征标注、关系抽取等方式制作知识图谱,建立中华健身龙权威动作数据库。该库共分7大类130余动作,包含螺旋类、跳跃类、造型类等,网络发布后点击量超80万次。受中国龙狮运动协会委托,团队正在进一步制定健身龙舞竞赛规则新国标。
此外,团队还与30余名龙狮国家级运动健将、20余名龙狮国家级教练员共同创编了三套经典单人龙曲目:初级《少年中国强》适于老人儿童,动作简单干净,易于学习;中级《追梦赤子心》面向多数人,方便日常锻炼;高级《中华龙腾》观赏性佳,为追求高强度的进阶训练者提供参考,三套动作并称“中华健身龙三部曲”。目前,“三部曲”正在南京、常州、无锡等5所城市进行试点,走进逾百所小学的课间。
人人爱舞,全民参与享健康
2022年5月,中华健身龙公益行启动仪式在江苏南京的溧水无想水镇举行,独特的“单人单龙”演练形式、有趣易学的动作样式,以及高效的燃脂方式让“中华健身龙”成为群众健身的新选择。为让“人人都爱舞”,龘龘龍团队开展培养一线社会体育指导员行动,至今共举办培训215场,培养出11000余名龙狮一线指导员,辐射人数50余万。团队承办的中国龙狮运动公益万里行(江苏站)活动,是目前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一站,成为了中华健身龙在全国推广上的里程碑。
“龙狮传承要从娃娃抓起。”负责人沈源带领团队实施“大手拉小手”校园推广计划,打造全国高校龙狮联盟,助推8500余名大学生成为教练员,带动300余所中小学12万学生舞起中华健身龙。一个孩子唤起一个家庭,舞龙由此走进千家万户。至今,龘龘龍团队成员足迹遍布13省120余乡镇、230余社区及300余所中小学,带动中国超百万人参与到中华健身龙运动中。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王尧 徐华峰 李冰清 编辑/徐玮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