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象征着秋天的结束,与冬季的到来。“霜”,是昼夜温差大的表现,因此以“霜降”命名这一昼夜温差最大的节令。
时至霜降,一批深秋特产纷纷“到货”,蟹膏肥美、软柿香甜、菊花繁盛……有些飘散着烟火香气的民俗,酿在诗文中绵延至今。今日,荔枝新闻与你一同共赏千年诗话,齐度霜降良辰。
露深花气冷,霜降蟹膏肥
【元】王冕 《舟中杂纪》
“蟹肥深秋过重阳”。重阳节一过,天气转凉,正是蟹膏最成熟的季节。江南地区常吃的蟹,一般为中华绒螯蟹,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大闸蟹”。
北宋“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曾在《寄文刚求蟹 》中写道:“遥知涟水蟹,九月已经霜。巨实黄金重,蟹肥白玉香。”
公蟹的蟹膏烧熟后微甜,略腻;母蟹的蟹黄色泽鲜艳,较硬,一口咬下满口留香。在野生环境中,到了农历九月,母蟹的蟹黄长得最丰满;而到了十月,公蟹的蟹膏长得最厚实。因此有一条谚语,叫做“九雌十雄”,意思就是农历九月里要吃母蟹,而农历十月里要吃公蟹。
此外,霜降时节的蟹肉也是最为饱满的。上品的蟹,入口除了鲜之外,还应当有些甘甜。蟹螯肉丝短纤细,味如干贝;蟹腿肉丝长鲜嫩,味若银鱼; 蟹身肉洁白晶莹,胜似鳜鱼。诗仙李白曾在《月下独酌》中写道,“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足见蟹肉之味美。
尽管螃蟹好吃,但千万不能吃死螃蟹。人食用死螃蟹会出现组胺中毒,造成眼结膜充血, 头痛、头晕、胸闷等情况。并且极易造成细菌感染。
露脆秋梨白,霜含柿子鲜
【明】蔡文范《自瀛德趋东昌道中杂言八首其一》
“霜打过的柿子才好吃”,这是民间长久流传的俗语。九到十月,柿子中的淀粉类物质为了抵抗寒冷,会转化为糖分,果胶也会逐渐软化,吃起来又甜又软又多汁。“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吃柿子是霜降的重要民俗之一。
熟透了的柿子握在手里软软的,只需轻轻撕掉一点皮,放在嘴边一吸,比蜜还甜的红色汁水就流了出来,从嘴角一直甜到心里。
成熟的柿子不仅富含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还有着充足的果胶和膳食纤维,有着极好的通便作用,尤其适合中老年人食用。
关于霜降吃柿子的起源,明朝进士张定在《在田录》中记载过一则有趣的传说,是有关明太祖朱元璋的:
朱元璋发迹前曾当过乞丐,风餐露宿。一天恰逢霜降,几天没吃饭的朱元璋饿晕滚下山坡,幸好被一棵老柿树挡住才没有摔死。吓醒了的朱元璋惊喜地发现,老柿树上结满了柿子,于是,朱元璋爬上老柿树,吃了一顿柿子“大餐”,才保全了性命。
在称帝之后,又是一年霜降日,他带兵再次路过那个小村庄,发现那棵柿子树还在,于是脱下自己的红色战袍披在树上,并封它为“凌霜侯”。这个故事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也形成了霜降吃柿子的习俗。
江畔枫叶初带霜,渚边菊花亦已黄
【唐】贾至《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
众所周知,重阳节的重要习俗之一是赏菊。但不仅如此,秋天的第一次霜,一般也被称为“菊花霜”。
唐朝的皮日休曾写道:“金华千点晓霜凝,独对壶觞又不能。已过重阳三十日,至今犹自待王弘。”这里所写的菊花,便是初经风霜的菊花,在重阳后仍黄花千朵,一片繁荣之景。
杜牧也曾写过:“到时若见东篱菊,为问经霜几度开。”因此,古代有“霜打菊花开”之说,赏菊饮酒也成为了霜降的重要习俗之一。
菊花不仅有着很高的观赏价值,也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神农百草经》作为我国最早的药学专著,是这样描述菊花的:菊花味苦平,主延风,头眩肿痛,轻身,耐年延老。
李时珍也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菊花)能除风热,益肝补阴,用诸治诸风头目,其旨深微。
此外,菊花还是色、香、味、养俱佳的膳食材料,被广泛地用来佐餐和调味。我国不少地方都有传统的菊花菜肴和小吃,如杭州的药花肉丝、北京的菊花鱼球、安徽的菊花鸡丝等,都是脍炙人口的珍肴。
风卷清云尽,空天万里霜
【唐】元稹《咏廿四气诗·霜降九月中》
“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金风瑟瑟,衰草疏疏,长空雁鸣,云淡天高,正是霜降时节的特色。
这一时节,秋高气爽,登高远眺既可以舒缓心情,又能够呼吸新鲜空气,让人心旷神怡;还能增加人的肺活量,增强血液循环,增强体质、防治心脑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霜降时节,昼夜温差大,登高时要及时增减衣物,以防受凉感冒。
老年朋友更要避免温度较低的早晚时段,谨防腰腿扭伤与膝关节受伤。登高时可以适当携带一根手杖,采用“之”字型爬山法,缓解坡度带给膝关节的冲击。
霜降已至,寒冬欲来。虽然还没有下雪,但还请留意天寒保暖,大家一起强身健体精神扬,健康快乐度霜降!
编辑 / 王雨琦 凌敏洋(实习)
参考 / 新华社、科普中国、中国气象网、环球网、中国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