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心目中的古籍是什么样的?白纸黑字“素净脸”?其实古籍也有一部“美颜”史。近日,南京图书馆正在举办“馆藏套印本展”,从1.0版到4.0版,让大家一站式了解我国套版印刷技术的发展变化和艺术魅力。
南京图书馆历史文献部馆员甘雅萍介绍:“明代评点比较盛行,评点是一些名人对于正文的一个批注,一开始它只有一个墨色,大字为正文,小字为批注,后来用各种实心圆和空心圆的符号来标注各家的批点,比较难读,套印本他每一家的批注,都会用不同颜色来代替的话,一个颜色会成为一个版子,相较而言这个成本就会大大提升,但整体上刻印出来的书籍颜色上会比较精美,可读性也比较高。”
“朱墨双色套印”是在印刷时用“黑红”两种颜色,帮读者区分正文和批注。
明代发达的刻书行业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促进了印刷技术的精益求精。明代套印以浙江湖州为代表,其中又以闵、凌两家最盛:“闵、凌二家当时也是一个书香门第,同时也是比较有资金和财力,所以他们就率先进行一个套印的尝试,闵家套印书籍的内容就比较偏于经史,像凌家套印的,基本都是一些戏曲小说。”
评点好比文人“发弹幕”,评的人一多,怎么办?为了方便区分各家评点,随之出现了多色套印:“目前我们所展书籍里面最多的是多打了一个六色的套印,这本书是《五家评点杜工部集》,就是集齐了五个大家对于《杜工部集》这一本书的评点。”
多色套印, 除了用于评点本,也很适合剧本。《劝善金科》改编自明代剧本《目连救母劝善记》,利用颜色、字体大小的差异,区分剧本中不同内容:比如戏目用单行大绿字,宫调用双行小绿字,曲牌则用单行大黄字……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你一看它其实是只有一种颜色,就是墨色,但是其实仔细看的话,它前面一些正文的字是压到版框上,这是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它是先印的版框,再印的字。”
虽说”活字套印本“会自带一些印刷上的不足:如字体墨色浓淡不匀、文字叠压版框、不同颜色覆色等,但由于存量稀少,更显得“物以稀为贵”。在画家与刻工匠人不断摸索中,明晚期出现了更具观赏性的“饾版拱花印本”:“‘饾版’它是将一个整版的画面、一个颜色刻成一个小版,因为它的形状很似当时明末流行的一种‘饾丁’的食品,所以就被成为了‘饾版’。像‘拱花’它就类似于现在浮雕、钢印的技艺,是将版子刻成一个阴阳面,一面凸一面凹,然后把宣纸放在中间压,这是一种‘拱花’的技法,还有一种是直接将版面刻成一个凹进去的,然后把纸铺在上面,用手指去把它按下去。”
新技法的加入,丰富色彩的同时,让书籍从平面走向了立体,使得套印本更为精美。
本次展览一直持续到11月底,有兴趣的观众可以到南京图书馆一探究竟。
(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杨雯、李洋编辑/孙樱)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