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黄金周,位于江宁湖熟街道的美丽乡村金陵水乡·钱家渡游客络绎不绝。“以前,我们这个地方出行很不方便,要走路很久才能出村,车是开不进来的。”钱家渡若城民宿老板陈益青对记者说,现在,不仅路修得又宽又平坦,“你看,旁边还有停车场,来我们这边乡村游的人越来越多,这几天真是忙得歇不下来。”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十年来,农村公路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交通基础性、先导性支撑,南京交通统筹推进,密织、铺实农村交通网,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8162公里,擘画出多彩兴盛的乡村振兴图。
铺就坦途,夯实致富幸福路
路通,则民心通百业兴。
十年来,南京的农村路网不断延伸,通行环境越来越好,乡间小路变成宽阔的大路,不仅改变了农村面貌,也改善了农民群众的生活条件。农民对外联系增多了,现代化经营理念和生活方式对农村的影响也在逐步扩大。
“过去不要说车了,我们自己进出都很不方便,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原本在市区当酒店大厨的陈益青告诉记者,2018年村里说要搞美丽乡村,他考察一番后,毅然辞职回乡创业。他在钱家渡租了一栋三层小楼,开了一家民宿。通往钱家渡的汤阳线长6.8公里,不仅连接起钱家渡和菊花园两家美丽乡村游景点,还连接起省道002和省道246两条干线,无论是村民外出还是游客来访,都非常便捷。去年底,陈益青又在旁边的孙家桥村开了两家民宿。
在江宁区秣陵街道观音殿,同样是返乡创业者的吴艳丽将田园文创咖啡屋经营得有声有色。观音殿道路为2018年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全线1.78公里,由原先的泥巴路、石子路拓宽至4米,今年初又提档升级到6米宽的沥青路。“农路的拓宽和升级建设给了我很大信心,对于我们这种藏在比较幽静处的商家来说,有很大的帮助。”吴艳丽说。
从2013年起,南京提出用6年时间完成2200公里农村公路的建设、升级、改造任务。截至今年初,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已达8162公里,全市行政村、美丽乡村、新型涉农经济节点实现双车道四级及以上等级公路全覆盖,规划发展村庄等级公路通达率达100%;基本实现市至区高速公路通达、区与区一级公路连通、区至街镇二级公路通达、街镇至街镇三级公路连通、街镇至村社双车道四级公路全覆盖的路网格局。
预计到今年底,全市将累计完成农村公路提档升级3844公里,新改建农路桥梁296座,建成651公里原经济薄弱村和欠发达村组对外连接道路,完成2700公里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全面完成高质量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实施意见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既定的目标任务。
因地施策,“农村路+”促产业经济百花齐放
路修到哪里,乡村振兴的“发力点”就落到哪里。
市交通运输局综规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构建现代农村公路体系,近年来,南京在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强调与经济薄弱村和欠发达村组精准帮扶要求相统一,与居民集中居住区、公交班线和干线路网布局相协调,与旅游景区、美丽乡村、特色田园乡村打造相融合,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助推产业升级、促进农民增收、支撑民生工程,助推乡村振兴。
近年来,南京市积极打造“农路宁好”特色农村公路品牌,推动各区打造了“新江北、新一线”(江北新区)、“丹枫农路”(栖霞区)、“雨路芯程”(雨花台区)、“宁径织美”(江宁区)、“返浦归臻”(浦口区)、“茉莉香路”(六合区)、“健康绿道”(溧水区)和“慢城绿道”(高淳区)等“四好农村路”特色品牌群,不仅提升了农村地区影响力,也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交通部门还进行了“农村公路+”的探索和实践。例如,在溧水区推进“农村公路+产业”发展模式,通过建设高等级县道公路,连通傅家边农业科技园(省级)等重点农业产业带,打造了“五莓”(草莓、蓝莓、黑莓、青梅、杨梅)品牌以及茶叶、畜禽养殖、优质稻米等农业产业。在浦口区,探索实施“农村公路+文化”发展模式,将自然山水、艺术创作相结合,建设了连接四方当代艺术馆的珍七线等一批特色文艺路,塑造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样板。在高淳区,探索实施“农村公路+生态”发展模式,统筹城乡绿化、特色田园乡村、美丽宜居村庄建设,打造慢城线等景观样板路段。
十年来,南京“四好农村路”特色品牌效应日益显现。溧水区郭云线上榜第二届“全国美丽乡村路”;高淳区慢城线、江宁区板汤线(小川藏线)、浦口区汤虎线、六合区大泉湖线等成功入选省级“美丽农村路”;溧水区蒲塘桥、高淳区固城湖大桥、六合区项陈大桥入选省级“水韵江苏”最美乡村桥……
2020年,南京被交通运输部、财政部联合确定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全国试点地区。今年1月,交通运输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通报表扬南京为全国“四好农村路”建设市域突出单位,联合命名溧水区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分别于2018年和2019年成功创建全国示范县的江宁、高淳两区也顺利通过国家级年度复核。今年7月,南京农村公路路况自动化检测评定相关工作被交通运输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联合确定为全国农村公路路况自动化检测评定典型案例。
目前,南京国家级示范县数量位居全省第一,农村公路路况自动化检测评定工作全国领先,“四好农村路”正在全面助推农村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科技赋能,“智慧”管好农村路
农村公路织密延伸,不仅要建设好,管养和服务也得跟上。
为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可持续长效机制,服务和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2017年以来,南京开展了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建立了市、区、街镇三级“路长制”管理体系。江宁区还将“路长制”巡查工作融入“网格化”社会治理,鼓励老党员、乡贤和热心群众参与农路巡查,形成“多元合一、一员多用”的公路管养巡查队伍体系。
科技手段也在深度融入农村公路的管养运营。“从我们这发出指令,25公里外的无人机就可以自己从机场起飞,开始路面巡查。高清摄像头可以将路面的裂缝、破损等情况进行定位和上报,通过智慧系统发出提示,后台工作人员确认后,便可立即通知管养单位跟进处置。”在江宁区交通运输局指挥中心,宣传科技科科长薛万强指着大屏监控说,江宁区共有农路1995公里,如果全部靠人力巡查和管养,不仅费时费力,养护效率也不高。为解决这一问题,从2019年起,江宁区依托5G、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研发“农路智慧管养系统”,对全区农村公路与交通设施进行系统化梳理,实地测绘650公里县道以上公路相关信息,绘制了一幅涵盖全区2300多公里国省干线和农村公路的“智慧地图”,实现了全域农村公路和交通设施可视化与信息化。
去年,该区又新建了一座无人机机场,并与水务部门联动共享两个无人机场的巡查数据,实现了全区无人机巡查全覆盖。空中有“鹰眼”,陆地也有巡航。交通部门利用车载智能巡检设备对路面进行智能巡检,对路面的裂缝、路旁的安全设施、指示牌等进行AI智能识别和推送,及时把巡查信息推送给养护人员。此举不仅提升了农村公路管养效率和水平,也为群众出行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澎湃动力。
(来源:南京日报)